[发明专利]机匣传动机构及具有其的机匣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98774.2 | 申请日: | 2013-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2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王运知;张艳;张伟;郜雪鹏;熊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1/22 | 分类号: | F16H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永明 |
地址: | 412002***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动 机构 具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机上用于给各部件提供动力的传动机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匣传动机构及具有其的机匣。
背景技术
目前,飞机上的各附件均靠发动机提供动力。发动机中的燃气发生器的主轴通过飞机上的机匣将动力传递给部分部件,以使该部分的部件正常工作,例如发电机、滑油泵、燃油调节器等。机匣包括机匣壳体和设置机匣壳体内的传送机构,传送机构主要包括多个相互啮合的齿轮,各齿轮上均设置有齿轮轴,其中,部分齿轮的齿轮轴伸出机匣壳体并与附件连接,以驱动附件工作。
随着飞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增加新的耗电负载,例如照明灯、电视等需要靠电力维持工作的负载。但是,飞机上原有的发电机无法满足上述新增耗电负载的用电需求。如果更换功率更大的发电机,不仅成本比较高,还需要将与原先发电机电连接的负载均重新连接,并且重新进行电力分配。这样,会降低飞机上原先耗电负载的稳定性,进而降低了飞机的安全性。如果需要增加新的发电机,仍然需要对其传递动力以使新增的发电机正常工作。但是,目前还没有提出为新增的发电机提供动力的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给飞机上的新增发电机提供动力的机匣传动机构及具有其的机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机匣传动机构,包括:多个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多个第一齿轮包括第一发电机驱动齿轮,第一发电机驱动齿轮的中心固定有用于驱动第一发电机的第一驱动轴,机匣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二发电机驱动齿轮,第二发电机驱动齿轮与多个第一齿轮中的至少一个第一齿轮啮合,第二发电机驱动齿轮的中心固定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发电机的第二驱动轴。
进一步地,多个第一齿轮还包括第一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的中心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第一传动齿轮连接杆用于传递动力源的动力。
进一步地,多个第一齿轮还包括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机匣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转动轴,第二传动齿轮的中心和第三传动齿轮的中心均固定设置在第一转动轴上,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啮合,第三传动齿轮与第一发电机传动齿轮啮合。
进一步地,连接杆的轴线方向与第一转动轴的轴线方向相垂直。
进一步地,多个第一齿轮还包括第四传动齿轮和滑油泵驱动齿轮,机匣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二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第四传动齿轮的中心设置第二转动轴上,滑油泵驱动齿轮的中心设置在第三转动轴的中部,第四传动齿轮和滑油泵驱动齿轮啮合,第四传动齿轮与第三传动齿轮啮合。
进一步地,第三传动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转动轴上。
进一步地,第二发电机驱动齿轮与滑油泵驱动齿轮啮合。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检测第二驱动轴的转速的检测组件。
进一步地,检测组件包括检测齿轮和与检测齿轮配合的传感器,检测齿轮的中心固定在第二驱动轴的中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机匣,包括机匣壳体和机匣传动机构,机匣传动机构为上述的机匣传动机构,机匣传动机构的多个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均设置在机匣壳体的内部。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机匣传动机构在保留用于驱动第一发电机的第一驱动轴以及第一发电机驱动齿轮的基础上,新增了有用于驱动第二发电机的第二驱动轴以及第二发电机驱动齿轮。其中,第一发电机为飞机上原有的发电机,第二发电机为新增的发电机,第二发电机为飞机上新增的耗电负载提供电力。由于第二发电机驱动齿轮与原先的至少一个第一齿轮啮合,因此,在不影响第一齿轮为其他部件提供动力的前提下,第二发电机驱动齿轮就能够将动力通过第二驱动轴传递给第二发电机,并且,由于采用齿轮啮合的方式,使第二发电机驱动齿轮与第一齿轮连接更稳定,进而使第二发电机接收到的动力更可靠。因此,本发明的机匣传动机构能够给飞机上的新增发电机提供动力。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机匣传动机构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87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