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陶炉保温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97929.0 | 申请日: | 2013-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2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邓慕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慕斯 |
主分类号: | C04B35/14 | 分类号: | C04B35/14;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刘广生 |
地址: | 524499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陶炉 保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陶炉保温层,特别涉及一种电陶炉保温层及制备方法,属于电炉保温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陶炉是目前厨房电器炉具的顶头产品,是目前厨房较常使用的电磁炉和光波炉的升级版,它摒弃了电磁炉和光波炉的缺点,保留了其优点,并进行了改造,是全球较为先进的厨房炉具。在高度追求安全、环保、健康的欧美等发达国家中,电陶炉在家用电器灶具中占主导市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家庭也会逐渐使用电陶炉。
电陶炉的电热盘上一般设置有陶瓷纤维材料制成的保温层,通过保温层把电热丝产生的热量集中在一起,加黑晶板上的锅具,同时在电热盘上安装热电偶,通过感热电偶感触电热盘内的温度,控制电热盘工作。
保温层厚度的选择关系到节能和成本的问题,但是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从经济和环境两方面综合考虑保温层厚度,应该更为合理,意义更为重大。
当今,全球保温隔热材料正朝着高效、节能、薄层、隔热、防水外护一体化方向发展,在发展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及符合结构保温节能技术同时,更强调有针对性使用保温绝热材料,按标准规范设计及施工,努力提高保温效率及降低成本。
传统的保温隔热材料是以提高气相空隙率,降低导热系数和传导系数为主。纤维类保温材料在使用环境中要使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升高,必须要有较厚的覆层;而型材类无机保温材料要进行拼装施工,存在接缝多、有损美观、防水性差、使用寿命短等缺陷。为此,人们一直在寻求与研究一种能大大提高保温材料隔热反射性能的新型材料。
目前电陶炉的电热盘上使用的陶瓷纤维材料都是刚性结构,密度大、重量大,而且微晶板的底面又是凹凸粗糙的刚性面,两者接合时必然产生众多间隙;而且目前在电热盘上安装电热丝时,需在电热盘的底盘和保温层侧面开设通孔,方能使电热丝的电路引脚从通孔伸出电热盘。这些问隙及通孔无疑降低了电陶炉的热量集中效果,影响了产品的能量利用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质量轻、有弹性、耐热性强、制造方便的新型二氧化硅及纤维棉保温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陶炉保温层,该保温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二氧化硅30-50份、二氧化钛5-15份、二氧化二铁5-15份、氧化铝10-30份、深底石岩20-40份;
所述的二氧化硅、二氧化钛、二氧化二铁、氧化铝材料的总份数是60-100份;所述二氧化硅、二氧化钛、二氧化二铁、氧化铝材料的总份数是85份;所述的深底石岩占总材料的重量比的最佳比例为30份;所述二氧化硅、二氧化钛、二氧化二铁、氧化铝材料的密度为0.4kg/cm2~0.8kg/cm2;所述二氧化硅、二氧化钛、二氧化二铁、氧化铝材料的最佳密度为0.6kg/cm2;
一种电陶炉保温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二氧化硅30-50份、二氧化钛5-15份、二氧化二铁5-15份、氧化铝10-30份、深底石岩20-40份,将深底石岩采用吹丝生产出来的纤维棉混合和其他原料搅拌均匀,备用;
(2)将步骤(1)所得的混合料在常温下进行压铸成型;
(3)将步骤(2)压铸成型后的产品在200-300℃的环境下烘干即得;
所述的压铸成型的保温层厚度为1-2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陶瓷纤维保温材料质量轻、耐热性强,而且富有弹性,能适应微晶板的粗糙表面与其密封接合,同时能夹持电热丝的电路引脚,避免在保温层上开孔,有效提高了电热盘的热量集中度和利用率,同时有利于提高微晶板的缓冲卸压能力;本发明纤维保温层不仅富有弹性,而且在约1300℃的环境下连续使用,也不会变形,耐热性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将密度为0.4kg/cm2的二氧化硅30份、二氧化钛5份、二氧化二铁5份、氧化铝10份再加上20份深底石岩采用吹丝生产出来的纤维棉和其他原料混合搅拌,混合搅拌后进行压铸成型为厚度为1mm的保温层,最后在200℃的环境下烘干而成。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慕斯,未经邓慕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79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的中药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转炉炼钢合成造渣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