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性能的轴承钢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93630.8 | 申请日: | 2013-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0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王世俊;从文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38/42 | 分类号: | C22C38/42;C22C38/50;C22C33/04;C21C7/00;B22D11/16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 |
地址: | 24300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轴承钢 及其 生产 方法 | ||
1.一种高性能的轴承钢,其特征在于,其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C:0.98-1.02%、Mn:0.28-0.40%、Si:0.20-0.30%、Cr:1.42-1.50%、Mo≤0.10%、P≤0.010%、S≤0.010%、Cu≤0.20%、Ni≤0.32%、Ti≤0.0040%、Ni+Cu≤0.50%,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2.一种高性能的轴承钢的生产方法,其步骤为:
步骤一、超高功率电弧炉冶炼,其中:
a)超高功率电弧炉冶炼的配料采用废钢加铁水的搭配模式,其中铁水的加入量占配料质量百分比40%以上,该废钢中的Mn、Si质量百分比为:Mn≤2.5%、Si≤1.2%;该铁水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C:2.3-2.8%、Cr:0.08-0.12%、Si:0.8-1.1%、Mn:0.20-0.35%、P≤0.15%、S≤0.05%、Ni≤0.40%、Cu≤0.20%,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b)在冶炼过程中加入的合金和原辅材料都经过干燥或烘烤后使用,其中:石灰的存放时间不超过12h,运输时采用容器密封,使用前将石灰在695~705℃的温度下烘烤2h以上;还原期增碳使用S、P质量百分含量均小于0.05%的无锈生铁;
c)电弧炉出钢过程的钢包合金化过程中,采用Al-Si-Fe复合脱氧剂进行脱氧,并向钢中加入铬铁合金进行合金化,控制钢水中C、Cr、Si、P的质量百分比为:C:0.92-0.95%、Cr:1.27-1.32%、Si:0.14-0.16%、P≤0.015%;
d)出钢温度控制为1647~1653℃;
步骤二、LF精炼工艺:
将经过超高功率电弧炉冶炼后的钢水进行LF精炼,其中:
a)LF精炼采用底吹氩系统,氩流量在100~500L/min,供氩压力在0.2~0.4MPa,LF精炼炉的变压器容量为16~19MVA,升温速度为5~6℃/min;
b)采用强脱氧剂Al沉淀脱氧加SiC粉扩散脱氧的复合脱氧方式,其中:在LF炉精炼中后期,加入SiC粉;在LF炉精炼过程中或结束时,控制钢液温度>1540℃时,喂入铝线进行脱氧,控制钢水中[Al]S:0.015~0.030%,且在1.0~1.2MPa压力下吹氩搅拌2~3min,此过程中,加入铬铁、镍铁和钼铁合金进行合金化;
c)LF精炼渣的成分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aO:55-65%、MgO:3-7%、CaF2:4-8%、SiO2:8-20%、Al2O3:8-20%、FeO<0.5%、Fe2O3<0.5%、MnO<1.0%,保持白渣时间≥20min;
d)控制LF精炼工艺出钢时钢水温度为1647℃~1654℃;
步骤三、VD精炼工艺:
经过LF精炼后的钢水进一步进行VD精炼操作,其中:
a)VD精炼进行处理的过程中,真空度<1.0mba,真空状态的保持时间>15min,总处理时间≥22min,破真空后吹Ar静搅时间≥10min,控制连铸前[H]小于2ppm,[N]小于50ppm;
b)Ar气供给制度为:精炼初期氩流量为100~150L/min,真空精炼时氩流量为50~80L/min,真空精炼后氩流量为30~50L/min;
c)VD精炼出钢温度应控制在1556~1563℃;
步骤四、连铸工艺:
经过VD精炼后的钢水进入连铸工序,其中:
a)钢水连铸的过热度控制为15~25℃;
b)连铸保护渣的成分包括CaO、SiO2、Al2O3、MgO、Fe2O3、Na2O、K2O、Li2O、CaF2以及炭粒,上述成分需经混合、造块、烘干、入炉熔炼、冷却、破碎后使用,其中,CaO和SiO2质量之和占保护渣总质量的64%~70%,碱度CaO/SiO2的质量百分数之比为0.8~1.2;
c)连铸的二冷水量为0.425~0.475L/Kg,矫直时温度为950~1150℃,出矫直温度为920~10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性能的轴承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的连铸保护渣的熔点为1080~1150℃,在1300℃时粘度为:0.30~0.50PaS,保护渣的成分为CaO:28-35%、SiO2:29-39%、Al2O3:6-9%、Fe2O3:2-3%、Na2O:0.8-3%、MgO:0.8-4%、CaF2:1-3%、炭粒15-20%,炭粒粒度为32~54微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大学,未经安徽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363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