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豆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91640.8 | 申请日: | 2013-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3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程琳静;闫军辉;卢欣欣;王彪;武天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84 | 分类号: | C12N15/84;A01H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田嘉嘉;郑立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豆 组织培养 遗传 转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通过大豆幼胚边缘部位作为外植体,诱导产生体细胞胚,并进行农杆菌的遗传转化,进而产生转基因植株的方法。
背景技术
如今,大豆转基因技术已成为改良大豆种质资源的一种重要措施之一。目前,最为成熟的大豆转基因体系是大豆子叶节的遗传转化,然而这种方法存在嵌合体多,工作量大,随机性强,筛选难度大等缺点。Finer实验室采用大豆幼胚作为外植体,获得体细胞胚,进而获得完整植株的事实,使得该体系成为遗传转化的最佳理想体系,不过该体系依然存在再生周期长,外植体材料受限的缺点。
在外源基因的介导转化过程中,农杆菌转化和基因枪这两种方法被广泛使用,前者相对于后者的主要优点在于,成本低,容易操作,侵染范围广,拷贝数低,所以一直以来被广大专家学者所认可,但是农杆菌转化也存在后期抑菌困难,植物细胞不易修复的缺点。因此,如何缩短幼胚到植株的生长周期,使得有限的外植体获得最大的利用价值,以及如何抑制农杆菌,增加植物细胞自我修复的能力,成为大豆遗传转化能否成功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新的大豆遗传转化体系。本发明将大豆幼胚边缘部位作为外植体,使其与培养基有更大的接触面积,缩短了体细胞胚的形成时间,增大了单位面积的体细胞数量,同时申请人意外的发现,在抑制农杆菌的过程中,加入了甲壳素多糖,不但有效地抑制了农杆菌的生长,而且增加了植物细胞的自我修复能力。本发明操作简便,效果显著,能够更优质地,更高效地得到转基因大豆。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豆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方法,技术方案为将大豆幼胚边缘部位作为外植体,诱导产生体细胞胚,用携带有目的基因的农杆菌侵染转化体细胞胚,在侵染转化后的培养过程中添加甲壳素进行培养,进而得到转基因植株。优选地,培养基中,甲壳素用量为0.01%~0.05%;更优选地,甲壳素用量为0.02%~0.04%,;最优选地,甲壳素用量为0.03%。
本发明所提供的的方法包括大豆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方法,其步骤如下:
1)获得大豆幼胚边缘部位外植体,并对外植体进行诱导培养得体细胞胚;
2)扩繁诱导出来的体细胞胚,用携带有目的基因的根癌农杆菌侵染体细胞胚;
3)对侵染过的体细胞胚做除菌处理,继而进行筛选继代;
4)将继代后的体细胞胚进行诱导分化,培养成再生植株。
优选地,在第1)步中,所述的大豆幼胚为大豆开花结荚两周后形成的幼胚;优选地,获得所述大豆幼胚边缘部位的方法是将大豆开花结荚两周后的豆荚,在清水中漂洗干净,再用NaClO漂洗消毒,然后无菌水洗去NaClO残留,将豆荚拨开,获得幼胚。将得到的幼胚边缘部分切下作为诱导体细胞胚的外植体,使其平的一面贴在诱导培养基上培养。优选地,培养条件为,光照16h/天,25±3℃,培养2-4个周。优选地,诱导培养基成分为:MS基本培养基(T Murashige,F Skoog(1962)A revised medium for rapid growth and bio assays with tobacco tissue cultures.Physiologia plantarum,15:473~497),4ml/L B5维生素,3%蔗糖,40mg/L2,4-D,pH值为7.0,0.2%植物凝胶。
所述步骤1)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将大豆开花结荚两周后的豆荚,在清水中漂洗干净,再用20%的NaClO漂洗,并放于150r/min的摇床上摇动20分钟左右,然后无菌水洗去NaClO残留,冲洗5-8次,用镊子和刀片将豆荚拨开,获得幼胚。将得到的幼胚边缘部分切下,使其平的一面贴在诱导培养基上,光照16h/天,培养2-4个周,25±3℃。诱导培养基成分为:MS基本培养基,4ml/L B5维生素,3%蔗糖,40mg/L2,4-D,pH值为7.0,0.2%植物凝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16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