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马铃薯种薯育芽移栽快速繁育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90092.7 | 申请日: | 2013-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0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张绍荣;曾亚红;张勇;代昌明;龙国;龙卫金;张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恒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A01G1/00;A01C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3100 贵州省毕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马铃薯 种薯育芽 移栽 快速 繁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繁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马铃薯种薯的快速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种薯级别分为原原种、原种和大田用种。现行马铃薯种薯繁育技术中,原原种繁育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原种的繁育采用原原种整薯播种的方法,一窝播一粒种薯,每亩播种5000窝左右,需要种薯5000粒,平均每窝结薯4-5个,繁殖系数按个数比为4-5倍,该技术繁殖系数很低,原原种的消耗量特别大,按当前原原种市场价格0.35-0.50元/粒,每亩需耗用原原种成本达1750-2500元,生产成本高,效益低。如果种薯自身夹带病、杂、劣的薯块,在播种时不易辨别,种薯切块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如果切到一块病薯,在未更换切块刀具的情况下,可产生30倍左右的交叉感染率,种薯田间生产质量主要是靠薯农进行田间拨除病、劣、杂株,拨除后造成的缺窝断行无法进行弥补,对产量影响相当大,这样,势必会因为薯农追求产量目的、或为了节约工时,主观上不愿意拨除病、劣、杂株,因此影响种薯的质量。
并且,在现行技术下,生产的种薯个头较大,下一级种薯扩繁的用种量(按重量)较大,在下一级种薯扩繁中,往往会对较大的薯块进行切块,从而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影响种薯的质量。
现有马铃薯种薯繁育技术,用种量大,繁殖系数低,生产成本高,种薯质量控制难度大。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马铃薯种薯繁育新技术,以降低种薯消耗量,提高繁殖系数,降低生产成本,且容易控制种薯质量,并能够提高种薯质量。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马铃薯种薯繁育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马铃薯种薯育芽移栽快速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薯预处理
取未萌动种薯,用浸种液浸种,浸种后捞起滤干;
2)种薯催芽
将种薯置于催芽床上,将种薯与催芽介质分层相间放置,厚度约3-4层,在温度15℃-20℃以及湿润状态下,催芽8-12天;
3)芽苗培养
催芽后,待芽长到3-5cm长,将芽从种薯上取下,芽用生根剂处理后,移植到芽苗培养床上;
4)大田移栽
苗床培育成壮苗10-15cm高,将苗移栽到制种田。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浸种液为赤霉素溶液、高锰酸钾溶液和/或硫脲溶液。
优选地,所述赤霉素溶液的浓度为0.5-1ppm,所述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为质量比0.1-0.2%,所述硫脲溶液的浓度为质量比2%。
优选地,所述浸种液为赤霉素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或赤霉素溶液和高锰酸钾溶液混合液的浸种时间为10-15分钟。
所述浸种液为硫脲溶液的浸种时间为20分钟。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催芽床为纸箱、萝框、木箱或水泥箱,所述催芽介质为河沙或松针土。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生根剂为采用98%萘乙酸钠5-10ppm与50%型多菌灵800-1000倍液复配,取下的马铃薯芽在生根剂中蘸一下再移植到芽苗掊养床上。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芽苗培养床为孔穴式育苗盘,每穴移植一株芽。芽苗培养床中所用床土基质为壤土或腐质土,pH值为5.5-6.0,床土基质使用60%壤土,20%腐熟农家肥,20%松针土、桔杆粉或锯末,2%PNK含量为7∶7∶9复合肥,0.1%多菌灵,0.1%敌百虫配制。
优选地,步骤4)中,将苗移栽到制种田的株距为:双行种植,1m开厢,小行距40cm,大行距60cm,株距26-27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恒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恒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00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