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与手扶拖拉机配套使用的马铃薯种植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88825.3 | 申请日: | 2013-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5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许振林;田文庆;李全宇;张学林;陆世伟;赵睿;汪生华;才让吉;宋永得;马登惠;林建智;张国英;周生召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林丰农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C9/00 | 分类号: | A01C9/00;A01C5/06;A01C15/1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810600 青海省***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扶拖拉机 配套 使用 马铃薯 种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与手扶拖拉机配套使用的马铃薯种植机。
背景技术
在青海等山区,马铃薯种植多依靠人工播种,费时费力,播种不均匀,起垄不规范。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手扶拖拉机配套使用的马铃薯种植机,将开沟、施肥、播种、起垄、镇压结合为一体,实现种植标准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与手扶拖拉机配套使用的马铃薯种植机,包括大架20,大架20前端有连接手扶拖拉机的牵引架3,下方有用于行走的地轮9,所述大架20上设置有种箱14,种箱14前方设置有竖直的输种管12,种箱14上方有提种轴17,提种轴17与四速调速器8的一个输出轴之间设置有带提种勺15的提种链条16,提种链条16后方位于种箱14侧壁上设置有木制防振板18,四速调速器8的输入轴通过链条连接地轮轴10。
所述大架20前端下方设置有开沟器6,后端下方设置有起垄器11,在起垄器11后方设置镇压轮13。
所述开沟器6的柄上与大架20之间设置有减震弹簧1。
所述种箱14前方设置肥箱19,肥箱19下方出口有播肥轴7,播肥轴7连接四速调速器8的另一个输出轴,播肥轴7下方有排肥管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集开沟、施肥、播种、起垄、镇压为一体,由于本发明设置有尺寸适当的提种勺和排种管,故能精确的将马铃薯提升到排种管并均匀点播;木制防振板通过浸油处理,有效防止马铃薯种块因为提种链条的抖动而回落到种箱,极大的提升了提种率;而且四速调速器的设计使马铃薯播种株距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可调,满足了广大农户的要求;开沟器顶面设计有减震弹簧,机器作业过程中遇到的振动和阻力可得以缓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与手扶拖拉机配套使用的马铃薯种植机,包括大架20,大架20前端有连接手扶拖拉机的牵引架3,下方有用于行走的地轮9,大架20前端下方设置有开沟器6,开沟器6的柄上与大架20之间设置有减震弹簧1。大架20后端下方设置有起垄器11,在起垄器11后方设置镇压轮13。大架20上设置有种箱14,种箱14前方设置肥箱19和竖直的输种管12,肥箱19下方出口有播肥轴7,播肥轴7连接四速调速器8的另一个输出轴,播肥轴7下方有排肥管5。种箱14上方有提种轴17,提种轴17与四速调速器8的一个输出轴之间设置有带提种勺15的提种链条16,提种链条16后方位于种箱14侧壁上设置有木制防振板18,四速调速器8的输入轴通过链条连接地轮轴10。
种植机通过牵引架3与手扶拖拉机连接,种植机通过自重与地面接触摩擦,开沟器6入土深度可以通过入土角度调整柄2调整,种植机的左右平衡状态由位于大架20上方的平衡调整块4调整,手扶拖拉机的前行使地轮9与地面间产生摩擦力而使种植机前行,地轮9和地轮轴10的转动带动了四速调速器8输入轴链轮的转动,通过四速调速器8调速后输到输出轴链轮,输出轴链轮通过链条带动提种链条16的转动,种箱14中的马铃薯种块被提种链条16上的提种勺15顺势带离种箱14,随着提种链条16的转动,马铃薯种块被一颗颗输送到输种管12后入地,同时四速调速器8上另一个输出轴链轮的转动带动了播肥轴链轮的转动,播肥轴7随着四速调速器8输出轴的转动而转动,肥料就通过排肥管5定量排到地里面。在行走过程中开沟器6遇到阻力和振动时减震弹簧1就起到缓解的作用,通过开沟器6开沟后肥料和种子就被下到所开的沟里面,随后起垄器11将分开的土又合拢后起垄,所带的镇压轮13将垄尖抚平,达到标准所要求的垄高和垄宽,实现单垄双行的种植目的,提供马铃薯生长的良好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林丰农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青海林丰农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88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通风器以及通风方法
- 下一篇:一种热泵式余热回收新风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