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铸铝合金工件的硬质阳极氧化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86301.0 | 申请日: | 2013-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3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徐存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1/16 | 分类号: | C25D11/16;C22F1/043;C22F1/047;C22F1/05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蔡正保 |
地址: | 31760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工件 硬质 阳极 氧化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铸铝合金的表面处理,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铸铝合金工件的硬质阳极氧化处理方法,属于合金表面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铸铝合金具有强度高,且能加工出别的铝合金难以加工的复杂形状,在各个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铸铝合金也有一些显著的缺点,如不耐磨,易腐蚀等。因此,为了提高铸铝合金表面的性能,需要对铸铝合金进行表面处理。
而另一方面,采用硬质阳极氧化技术是铝合金所有表面处理技术里性能最为优良的技术,具有高膜厚、高硬度、高耐磨性等显著优点,一直在铝合金的表面处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对于铸铝合金往往具有难以进行硬质阳极氧化的缺点,特别是铝硅铸铝合金。因为硅元素的加入在铸造成型时,具有流动性强的优点,但往往在硅铝合金工件表面富集,而铝元素在表面存在不多,使得硬质阳极氧化处理难以得到优秀的氧化膜,氧化膜的致密性差,从而使硬度较低。即使降低硅铝铸铝合金中的硅含量,硬质阳极氧化膜性能提升也较为有限。按《GB/T19822铝及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膜规范》第4条规定的第3类(a):低于2%铜或低于8%硅的铸铝合金,其硬质阳极氧化膜质量太差只能采用较低的标准。例如硬度只需达到250HV,而那些第1类铝合金必须达到400HV。总体比较铸铝合金的硬质阳极氧化膜性能太差,难以满足一些较高需求的场合使用需要。
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2286766A,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公开了一种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膜及其工艺方法,包括对去油和脱脂后的铝合金工件表面用洁净不锈钢丸进行喷丸处理后再在低硫酸浓度电解液中进行硬质阳极氧化处理得到硬质氧化膜。虽然,该文献报道的铝合金具有较好的膜厚和硬度,但是,其采用的5052铝合金属于变形铝合金,并不归结为铸造铝合金。变形铝合金往往先加工成板材,棒材等各种铝型材,再机械加工成工件形状,而且,5052铝合金中的硅元素是微量元素,并不像硅铝铸铝合金是有意添加大量的硅元素。因此,5052铝合金等变形铝合金不存在像硅铝铸铝合金在表面富集硅元素而影响硬质阳极氧化处理的质量和性能。
又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3014806A,公开日:2013年04月03日)公开了一种阀门用铝合金零部件表面处理方法,包括对阀门用铝合金零部件采用T6热处理,其中固溶处理温度为510℃~570℃,时间2~8小时,人工时效温度为170℃~190℃,时间为4~10小时,然后经过研磨、抛光处理后,进行硬质阳极氧化处理,使阀门用铝合金零部件的表面形成硬质阳极氧化层,所述硬质阳极氧化时间为60~100分钟,电压10~25V,温度为-5℃~5℃。虽然,其在硬质阳极氧化处理前进行了T6处理,同样是针对变形铝合金的热处理,但由于铸铝合金在铸造时总有气泡夹杂在工件内部,若采用T6热处理会使工件内部气泡扩大,会造成大批量的产品质量不良,因此,T6热处理并不适用于铸铝合金。而如5052之类等变形铝合金,因为不可能采用铸造方式生产,也就不可能有气泡之类扩大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铸铝合金工件的硬质阳极氧化处理方法,能够实现硬质阳极氧化膜连续性好和硬度高的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铸铝合金工件的硬质阳极氧化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成型:将铝硅铸铝合金熔融后,注入压铸机中进行压铸成型,得相应的铸铝合金工件;
B、热处理:将上述铸铝合金工件在350℃~450℃的条件下进行热处理;
C、硬质阳极氧化处理:将经过热处理后的铸铝合金工件进行硬质阳极氧化处理,使在铸铝合金工件表面形成硬质阳极氧化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63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