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低温压力容器用高镍钢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85597.4 | 申请日: | 2013-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78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朱莹光;敖列哥;侯家平;叶其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50 | 分类号: | C22C38/50;C22C33/04;C21D8/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4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低温 压力容器 镍钢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合金钢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合于液化天然气(LNG)储罐的超低温压力容器用高镍钢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世界范围内对天然气使用量的日益扩大,对建造液化天然气(LNG)储罐用9%Ni钢的需求量也在迅速增加。9%Ni钢由于其Ni含量达到9%而使其成本居高不下,其产品很难推入市场,关于7%Ni钢的报道目前仅见日本2010年出版的《焊接学会论文集》第28卷第1号中“Development of 7%Ni-TMCP Steel Plate for LNG Storage tanks”。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0.05%,Si:0.05%,Mn:0.80%,Ni:7.10%,Cr:0.41%,Mo:0.04%。文中,作者并未给出7%Ni钢的成分范围,而只是就其冶炼的一炉7%Ni试验钢说明了其制造工艺及其与9%Ni钢的性能对比情况。作者提出,7%Ni钢控制轧制的终轧温度需要严格控制在Ar3附近,即650℃左右,而这增加了轧机的负荷,提高了轧制的难度,并且,作者未给出具体的控轧工艺,且从改善钢的强度和韧性方面考虑,其Mn、Mo含量偏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替代9%Ni钢的超低温压力容器用高镍钢及其制造方法。采用7%Ni钢的成分范围,适当提高了Mn和Mo的含量,并加入少量的Ti,结合具体的控轧工艺,生产出满足液化天然气(LNG)储罐用钢。
本发明所涉及的超低温压力容器用高镍钢,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0.01~0.08%,Si:≤0.05%,Mn:0.90~1.20%,Ni:7.00~7.50%,Mo:0.05~0.10%,Cr:0.30~0.60%,Ti:0.01~0.03%,S:≤0.005%,P:≤0.008%,余量为Fe和杂质;
这种超低温压力容器用高镍钢的成分设计方案为:
(1)碳:碳是提高钢强度最有效的化学元素,但同时,碳会大幅降低钢的韧性,破坏钢的焊接性能,综合考察,碳含量控制在0.08%以内对于超低温压力容器用高镍钢是合适的;
(2)硅:硅对钢的韧性和焊接性能不利,其含量对于超低温压力容器用高镍钢来说应尽量降低并保证其在0.05%以下;
(3)锰:锰能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但是锰含量过高时,会促进晶粒长大,产生回火脆性,锰含量应控制在0.90~1.20%;
(4)镍:镍能提高钢的强度,又能使钢获得优异的低温韧性,镍属于无限扩大奥氏体区的元素之一,因此,高镍钢经过调质处理后,可以获得完全细化的回火索氏体组织,钢的强韧性匹配良好,但是,镍属于稀缺资源,价格昂贵,实验证实,镍含量控制在7.00~7.50%,再辅以适量的钼、铬、钛,钢的综合性能可以实现等同于9%Ni钢;
(5)钼:钼能使钢的晶粒细化,显著提高钢的淬透性,抑制钢的回火脆性,从而提高钢的强度,改善钢的韧性,因此,其含量应控制在0.05~0.10%以内;
(6)铬:铬能提高钢的淬透性,从而提高钢的强度,但是,铬属于缩小奥氏体区的元素之一,且铬显著提高钢的脆性转变温度,因此,铬含量应控制在0.30~0.60%;
(7)钛:钛是钢中的强脱氧剂,能有效降低钢中的氧含量,从而改善钢的韧性,并使钢的内部组织致密,细化晶粒,少量的钛含量可降低钢的时效敏感性和冷脆性,改善焊接性能;
(8)硫:硫在钢中易形成FeS和MnS夹杂,产生热脆现象,显著降低钢的韧性,因此,应尽量降低钢中的硫含量;
(9)磷:磷在钢中常偏聚于晶界,破坏基体的连续性,显著降低钢的韧性,使焊接性能变坏,易产生冷脆,因此,应尽量降低钢中的磷含量。
本发明超低温压力容器用高镍钢的制造方法为:
(1)转炉+精炼(LF+VD):转炉冶炼过程做到碳温协调,LF精炼过程精确控制成分,VD精炼过程保证钢中气体含量,保压时间不大于30分钟,要求[H]≤2ppm;
(2)铸坯加热:总加热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加热速度按加热时间计算;
(3)轧制:采用两阶段控制轧制,一阶段开轧温度≥1050℃,二阶段开轧温度≥850℃,终轧温度750±20℃轧后空冷。
对于第一阶段高于1050℃的再结晶区轧制,是为了确保奥氏体有足够的延伸,充分发挥控制轧制的强化作用;对于高于850℃的未再结晶区轧制,是为了增大铁素体的有效形核面积,细化铁素体晶粒;终轧温度控制在750℃左右既可以避免轧后空冷过程中的晶粒长大,又可以减轻轧机的负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55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冰箱功能的阻燃服装
- 下一篇:一种无公害苦瓜的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