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射频芯片的一次性电刀笔限次装置及限次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81805.3 | 申请日: | 2013-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0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华;马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华;马辉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G06K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100054 北京市丰台区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射频 芯片 一次性 刀笔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频电外科手术器械,具体是指一种设置在插头内的一次性电刀笔限次装置及限次方法。
背景技术
电刀笔作为操作手柄是高频电刀(一种利用高频电流的热效应完成切割和凝血的手术设备)的主要附件。现已作为一次性附件广为使用。一次性电刀笔可以有效地防止交叉感染。
但是,出于消费水品限制和利益驱动,在实际临床使用中,一次性电刀笔很难真正做到一次性使用。而受到成本限制,一次性电刀笔不可能可靠地反复使用。这给本来就风险丛生的电外科手术带来了不该发生的隐患。为保护患者安全,确保真正一次性使用, 目前,在高频电刀设备上采用了各种限制电刀笔重复使用的结构或装置,一般是在电刀笔插头上使用特殊的结构,使用一次以后即被自毁,防止再次使用,但是,该方式并不完善和彻底,比较容易通过低成本修复再利用。
有的技术方案对传统电刀笔的结构和使用方式做了较大的变动,虽然达到了一次性使用的目的,但是不符合医生的操作使用习惯,难以推广,仍然达不到保护患者安全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传统电刀笔的基础上,保留原有的外部电气特性,在不改变医生的操作习惯的调降下,通过对其插头做出的改进,实现一次性电刀笔的限次功能。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采用射频芯片的一次性电刀笔的限次装置,所述限次装置包括电刀内部的识别装置和电刀笔插头内的IC芯片组成,所述IC芯片设置在电刀笔的插头的外壳内, 所述识别装置和IC芯片采用射频识别技术,识别装置和IC芯片之间通过空间交变磁场或电磁场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识别IC芯片的数据。
所述IC芯片为被动式、主动式或电池辅助式。
所述IC芯片为读写式,可以通过现场可编程序将特定数据写进标签。
所述识别装置包括读取器和单片机识别电路,所述限次装置的工作频率为13.56MHz。
所述识别装置设置有断路保护器,所述断路保护器为大容量电容器,为电路提供15秒的供电需要。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采用射频芯片的一次性电刀笔的限次方法,在所述一次性电刀笔的插头内设置IC芯片,在电刀设备内设置读卡器和识别电路;
电刀笔的插头连接后,IC芯片内的线圈与读卡器耦合产生数据,然后利用识别电路读取数据后,达到识别IC芯片的数据并给IC芯片写入特征码;
当该电刀笔被重复使用时,电刀设备内部的读卡器检测到特征码,显示是二次使用,即申请中断,封闭电刀启动功能。并发出提示,直到使用者重新插入未经使用的新电刀笔。
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读卡器的RF电路将不同型号刀笔内的IC芯片写入不同数据,当建立通信后,读卡器输出不同数据;所述不同型号刀笔内的写入不同数据设定如下:
刀形刀笔 代码001、设定电切功率40W、电凝方式手动、电刀笔单向移动;
剑形刀笔 代码002、设定电切功率40W、电凝方式手动、电刀笔双向移动;
针形刀笔 代码003、设定电切功率20W、电凝功率5W、只有电切功能;
球形刀笔 代码004、设定电切功率5W、电凝功率40W、只有电凝功能;
环形刀笔 代码005、设定电切功率30W、电凝功率5W、只有电切功能。
所述方法还包括:当电刀设备内的识别装置与IC芯片通讯后,完成以下动作:
根据电刀笔内IC芯片提供的信息,初步设定电刀的输出功率和凝血方式,达到识别电刀笔的功能;
对当前使用的电刀笔内的IC芯片进行识别位改写,并加密、封闭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
本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一次性电刀笔的芯片内预存有电刀笔型号和序列号等内容,使不同刀笔型号适应不同手术术式,实现不同的电刀工作方式与手术术式对应。对当前使用刀笔内芯片进行识别位改写并加密、封闭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使他人无法改写芯片。手术室短时停电时,通讯数据可以由系统自动保存,方便更换电刀笔。强制性的迫使用后的电刀笔按医疗垃圾常规处理,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次性电刀笔的插头结构示意图;
图2和图3是电刀识别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华;马辉,未经陈华;马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18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产精细再生橡胶的工艺方法
- 下一篇:一种火电厂冷却塔太阳能增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