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芒型前置导轮在审
申请号: | 201310271762.0 | 申请日: | 2013-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22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黄振宇;黄树权;黄国富;尹琴;周伟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分部 |
主分类号: | B63H1/28 | 分类号: | B63H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5 | 代理人: | 齐永红 |
地址: | 2000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芒 前置 导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用组合式节能导轮,尤其涉及一种光芒型前置导轮。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的逐渐显现,国际油价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一直处于震荡上涨状态,这使得航运成本居高不下,因此降低运营成本成为船舶行业共同的课题。而与此同时,由于温室气体排放所导致的各种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并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船舶水动力节能装置研发也因此成为了船舶研究领域的重大课题,同时也受到广大船东的青睐。然而,随着船舶总体性能的日益改进,传统的单一节能装置的节能效果也越来越低,组合式节能装置也逐渐成为船舶节能装置的热点及发展重点。
然而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组合式节能装置是前置导轮,如Mewis导管等,虽然该节能装置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但在某些船舶上,由于导管内径的限制而使得导管内导叶展长无法达到最佳设计,使导叶在阻力较小时的设计状态下并未达到最佳的预旋效果,因此根据某些船舶实际尾流情况,本发明对各导叶进行自适应式设计,而不仅仅局限在导管内部,从而使导叶节能效果实现最优化,最终使该节能装置节能效果达到最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降低船舶尾流能量损失、降低船舶能耗并提高螺旋浆推进效率的光芒型前置导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光芒型前置导轮,包括前置导管以及多个前置导叶片;所述前置导叶片分散设置在前置导管的内壁,且与所述内壁相接处的前置导叶片部分延伸至前置导管的外部。
所述前置导管安装的纵向倾角为0-5°。
所述前置导管的入口直径大于其出口直径。
所述入口直径为螺旋桨直径的0.65~0.85倍,出口直径为螺旋桨直径的0.6~0.75倍。
所述前置导叶片之间设置时互成不同角度。
所述前置导叶片弦长小于所述前置导管弦长。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排水型船舶的新型前置导轮节能装置,安装在螺旋桨近前方,由导管及前置导叶片组合而成,前置导叶片安装于导管内部,并将导管与船体相连接。前置导叶片展长根据其所处流场特点而定,一般有若干前置导叶片展长较大,延伸至导管外部。该节能装置具有改善螺旋桨上半平面入流的均匀性、提高螺旋桨船身效率、使螺旋桨进流产生预旋,降低螺旋桨尾流旋转能量损失等作用,可获得相当可观的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光芒型前置导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技术特征、发明目的与技术效果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2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光芒型前置导轮,包括前置导管100以及多个分散排布的前置导叶片200,且与内壁相接处的前置导叶片部分延伸至前置导管100的外部。本发明的前置导管100的导管中心线101高于螺旋桨桨轴中心线102。
前置导叶片200的一端201周向设置在前置导管100的内壁,与内壁相接处部分延伸至前置导管100的外部,另一端202与船体尾部300相连接。前置导叶片200呈扇形分散排布,同时采用不同攻角设计,其分布以及攻角一般根据螺旋桨及船体300确定,前置导管100通过水平翼板301设置在船体尾部300处。前置导叶片200可使螺旋桨进流产生预旋,从而降低螺旋桨旋转能量损失。
本发明中前置导管100的最大直径小于螺旋桨的直径,且前置导管100入口直径大于出口直径。以螺旋桨的直径D为基准,前置导管100入口直径取为0.65-0.85D,出口直径取为0.6-0.75D,导管收缩角不大于15°。前置导管100的弦长一般取为0.2-0.4D,剖面厚度则为0.10-0.15L左右。同时前置导管100安装纵向倾角为0-5°。
一般而言,前置导叶片200的弦长要小于前置导管100的弦长,为0.15-0.25D,而各前置导叶片200长度均不相同,根据前置导管100与船体之间距离确定。
参看图1可知,光芒型前置导轮安装于船体300的尾部,位于螺旋桨之前。同时由附图2可知,各前置导叶片200在前置导管100内侧的分布规律,对于右旋螺旋桨而言,船体左舷侧一般布置三片前置导叶片200,而右舷侧则布置两片前置导叶片200,各前置导叶片200与光芒型前置导轮纵中位置之间的分布角度见下表1。同时,各导叶具有不同的攻角,其扭转角度(均以导叶叶面为基准)可见下表1。
表1
注:①以桨轴中心线为旋转轴,由船尾朝船首看,逆时针为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分部,未经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分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17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将标签设置在模具中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制造金属增强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