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丙烯发泡板材或片材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68046.7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503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郭鹏;吕明福;张师军;毕福勇;徐凯;吕芸;邵静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F110/06 | 分类号: | C08F110/06;C08F4/649;C08F4/646;C08J9/10;C08J9/12;C08L2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72 | 代理人: | 卢绮琴,欧颖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丙烯 发泡 板材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领域,进一步地说,是涉及一种聚丙烯发泡板材或片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发泡材料主要包括发泡珠粒、发泡板材或片材等表观形式;发泡板材或片材广泛用于容器、建筑材料、汽车零件和冲击能吸收材料等领域。
PP发泡板材主要采用挤出方法进行成型加工。挤出成型具有很高的生产效率,并且容易实现自动化。早期的PP发泡板材多为采用交联工艺的两步挤出发泡成型方法所制备。即将PP树脂与发泡剂、交联剂、成核剂等进行充分混合,然后在挤出机上挤出为板材,随后将未发泡的PP板材进行交联,再在发泡炉中进行发泡成型,交联可以采用辐射交联和化学交联两种方法,树脂在发泡之前的交联可以使其熔体粘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的速度变慢,从而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适当的熔体粘度。这种方法将混料和发泡分开进行,挤出机仅仅进行发泡组分的混合,且该方法得到的聚丙烯发泡材料由于交联不可重复利用,对环境容易造成污染。中国专利CN201010134664.9(2010年3月26日申请)公开了一种新型的高倍率交联发泡聚丙烯板材及其制备方法。该高倍率交联发泡聚丙烯板材包括聚丙烯树脂、交联剂、抗老化剂和发泡剂母粒,利用辐照法克服了温度高于熔点后聚丙烯熔体强度迅速下降的趋势,制备出了性能优良的产品,使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性能均有明显的提高。但该方法是一种制备聚丙烯发泡材料的交联法,得到发泡聚丙烯不具有可回收性,作为包装及汽车材料使用不可回收,将造成环境污染。类似专利还有中国专利CN101081914A及CN1131277C。
当发泡板材或片材用于建筑隔断,文件夹等用途时需要较高的力学性能,对模量强度有更高的要求,普通均聚聚丙烯所得到的发泡板材无法满足这种要求;且其泡孔密度低,不均匀,导致力学性能较差。此外,由于制备不同用途的发泡制品时需要在较宽的发泡温度范围内对发泡倍率进行调整。故需要提供一种高泡孔密度,高力学性能,宽分子量分布的高熔体强度聚丙烯发泡板材或片材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熔体强度聚丙烯发泡板材或片材的制备方法。得到了符合环保要求的可降解、泡孔均匀、闭孔率高、物理耐热性高、密度可控、表面光滑、力学性能佳、生产成本低且适合规模化生产的聚丙烯发泡板材或片材。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丙烯发泡板材或片材的制备方法,所述发泡板材或片材采用均聚聚丙烯为基体树脂,采用发泡剂发泡制得;其中,所述均聚聚丙烯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在两个或以上串联操作的反应器中,进行两阶段或以上丙烯均聚合反应,其中,在包括第一外给电子体组分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第一阶段丙烯均聚合反应,所得聚合物的MFR控制为0.01~0.4g/10min;在第一阶段反应生成物的基础上、在氢气和第二外给电子体组分存在下继续进行第二阶段丙烯均聚合反应;合并两段所得聚合物得到所述均聚聚丙烯,其MFR控制为0.2~15g/10min;且其中所述第一外给电子体为硅烷类化合物,第二外给电子体为二醚类化合物。
在基体树脂中添加发泡剂,可以生产聚丙烯发泡板材或片材。发泡剂可以是无机发泡剂或有机发泡剂,无机发泡剂例如为空气、氮气、二氧化碳、氧气和水,有机发泡剂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分解释放气体,在树脂等可发性材料中形成多孔的泡状结构。
在上述制备方法中,优选地,所述硅烷类化合物为四个连接在硅原子上的有机基团任选自烃基和烷氧基的化合物。更加优选地,所述硅烷类化合物为选自四甲氧基硅烷、正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异丁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正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三甲基甲氧基硅烷、三甲基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二异丁基二甲氧基硅烷、甲基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甲基异丁基二甲氧基硅烷、二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苯基三甲氧基硅烷和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二醚类化合物为1,3-二醚类化合物,其结构通式为:
其中,R1和R2相同或者不同,优选R1和R2均为C1~C20的直链烷基;R3~R8彼此相同或者不同,选自氢、卤原子、直链或支链的C1~C20烷基、C3~C20环烷基、C6~C20芳基、C7~C20烷芳基、C7~C20芳烷基中的一种,R3~R8的基团间可键连成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80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