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柴油发动机进气道涡流强度和涡流比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63916.1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1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隗海林;高莹;王海洲;倪维新;赖祥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F1/42 | 分类号: | F02F1/42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四环专利事务所 22103 | 代理人: | 张建成 |
地址: | 130025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柴油发动机 进气道 涡流 强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柴油发动机,特别涉及一种提高柴油发动机进气道涡流强度和涡流比的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能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提高内燃机的性能是达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经过研究发现,柴油发动机进气过程形成的涡流强度即涡流比的大小与发动机的性能密切相关,进气道的结构和形态影响着进气道涡流强度和涡流比的大小。长期以来,研究重点一直放在进气道的结构形态以及布置方式上,通过对气门、喷嘴等部件的合理布置以及进气道的切向角度、螺旋度大小等形态进行有效改变来实现进气道涡流强度和涡流比的增强,如可变进气结构、多进气道、螺旋进气道结构等。近年来,由于这几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提高进气道涡流强度和涡流比的空间较小,使得进气道的发展进入一个瓶颈时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柴油发动机进气道涡流强度和涡流比的方法。
本发明之方法是:在柴油发动机进气道光滑内表面上均匀布设凹坑形单元体,在柴油发动机进气道光滑内表面上布设凹坑形单元体后,使流经进气道表面的气体产生扰动,减小了靠近进气道壁面的低速层流层对进气流动的影响,促进进气道涡流的形成,提高了柴油机进气道的涡流强度和涡流比。
所述凹坑形单元体的宽度d=1.5mm-5mm,凹坑形单元体的深度h=0.1mm-1.5mm,凹坑形单元体间的间距s=1.0mm-10.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使流经进气道表面的气体产生扰动,减小了靠近进气道壁面的低速层流层对进气流动的影响,促进进气道涡流的形成,提高了柴油发动机进气道的涡流强度和涡流比,进而提高了燃烧效率和发动机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凹坑形单元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布设有凹坑形单元体的柴油发动机内表面主视图。
图3是布设有凹坑形单元体的柴油发动机内表面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之方法是:在柴油发动机进气道光滑内表面1上布设凹坑形单元体2,在柴油发动机进气道光滑内表面1上均匀布设凹坑形单元体2后,使流经进气道表面的气体产生扰动,减小了靠近进气道壁面的低速层流层对进气流动的影响,促进进气道涡流的形成,提高了柴油机进气道的涡流强度和涡流比。
如图1所示,凹坑形单元体2的宽度d=1.5mm-5mm,凹坑形单元体2的深度h=0.1mm-1.5mm,凹坑形单元体2间的间距s=1.0mm-1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39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