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水平让压吸能作用的巷道底板加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63571.X | 申请日: | 2013-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1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陈蓥;张宏伟;朱志洁;董华东;杨文连;韩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04 | 分类号: | E21D11/04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梁焱 |
地址: | 123000***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水平 让压吸能 作用 巷道 底板 加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矿开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水平让压吸能作用的巷道底板加固方法,适用于巷道受两侧巷道帮水平挤压引起的底鼓。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矿井建设趋向于大型化和现代化,井下使用的技术和设备也更加先进。在地质条件较好的矿井,井下辅助运输多采用无轨胶轮车完成人员上下井、材料运送及设备搬运等工作,无轨胶轮车运行需要路面尽量平整、耐用。因此巷道底板加固处理对保障运输畅通、人员通行,进而实现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通常采用的巷道底板加固方法是在底板浇注一定厚度的混凝土,并通过一定时间的养护、成型后投入使用。
浇注混凝土的巷道底板加固方法需要在井下现场实施,混凝土铺设质量受工作环境影响明显。顶板淋水对未凝固良好的混凝土表面具有持续的腐蚀作用,易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雨痕等,混凝土表面易发生温度型及地应力型裂缝,这些均影响其强度。而且混凝土在受到两侧巷道帮水平挤压时,混凝土浇注底板整体易鼓起甚至折断,需进行起底翻修、重新浇注,处理过程复杂、成本高且工程量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水平让压吸能作用的巷道底板加固方法,该方法不仅满足水平让压和车辆通行的要求,而且与铺设同等厚度的混凝土相比,大大减少了混凝土的消耗量,节约了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水平让压吸能作用的巷道底板加固方法,该方法采用砌块进行加固,所述砌块,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为长方体,在长方体面积最小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若干个肋筋,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平整巷道底板;
步骤二:将砌块平铺在巷道底板上,使砌块的肋筋垂直于巷道帮,且砌块的肋筋朝向同一方向;对紧邻巷道帮的砌块进行切割,使相邻砌块之间、砌块主体与两侧巷道帮之间相互挤压贴实。
所述砌块采用混凝土制作。
所述肋筋横截面为梯形。
在所述砌块主体底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为球冠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当巷道底板受两侧巷道帮水平挤压变形时,本发明的具有让压吸能作用的肋筋折断破坏,砌块之间发生相对位移,起到缓冲卸压的作用,每个砌块具有35mm~40mm让压变形量;砌块上具有球冠形凹槽,改善了砌块垂直受力状态,较同尺寸的实心砌块既减轻了质量,又节省了材料,砌块之间形成的间隙不影响胶轮车和设备列车的通行或移动。
本发明采用带有肋筋和球冠形凹槽的砌块进行铺底,不仅满足水平让压和车辆通行的要求,与铺设同等厚度的混凝土相比,大大减少了混凝土的消耗量,并在砌块没有损坏的情况下可进行回收再利用,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砌块制作简单,现场施工方便,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两个肋筋的砌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有三个肋筋的砌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肋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球冠形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采用具有两个肋筋的砌块加固后的巷道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采用具有三个肋筋的砌块加固后的巷道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主体,2—肋筋,3—凹槽,4—巷道帮;
a—砌块主体长度(宽度),H—砌块(肋筋)高度,D—肋筋间距,l1—肋筋梯形横截面上底宽度,l2—肋筋梯形横截面下底宽度,d—肋筋宽度,h—球冠形凹槽的深度,R—球冠形凹槽所在球半径,D1—外侧肋筋距砌块竖直边界距离,D2—相邻肋筋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未经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35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