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251155.8 | 申请日: | 2013-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43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高谦;刘志伟;谢朝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爱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116 | 分类号: | H04B10/116;G06K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张焕亮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终端 之间 数据传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一种移动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都配备有前置摄像头,从而用户可以使用移动终端的前置摄像头,与其他用户进行视频通信。
部分移动终端还配置有近距离通讯模块,如蓝牙模块、红外模块、RFID射频模块等,从而实现移动终端之间的近距离数据传输。
如何能够采用其他方法实现移动终端之间的近距离数据传输,是技术人员所在研发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方法,以实现可利用设置于移动终端前面板的图像采集单元进行数据传输。
一种移动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发送方与接收方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屏和设置于前面板的图像采集单元,且显示屏相对放置;
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步骤:
A、各移动终端将要传输的数据编码为可显示的格式通过其屏幕显示;
B、各移动终端通过图像采集单元获得对方所显示的内容并进行相应的解码。
由上,移动终端之间可利用设置于移动终端前面板的图像采集单元便可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的,步骤A前还包括编解码方式的确认的步骤。
编解码方式的确认的步骤包括:
S1、移动终端通过其显示屏依次显示分辨率由高到低的不同图像;所述不同分辨率的图像对应不同的数据编解码方式;
S2、采集到所述图像的移动终端判断出可识别的最高分辨率的图像,并反馈给显示所述图像的移动终端;
S3、进行图像显示的移动终端确定采用所述对方可识别的最高分辨率的图像所对应的数据编解码方式;
采集所述图像的移动终端确定采用对应的解码方式。
由上,确定出数据发送方的编码方式,并且在保证接收方可以正确识别出图像的基础上,使数据发送方尽可能的采用较高分辨率的图像。
可选的,分辨率的大小与数据编码的编码率高低相对应;所述编码率指数据编码后所显示的一副图像所携带的数据量。
由上,在可对焦情况下,采用数据编码为图像的数据传输,这种方式,由于每副图像都可携带很多数据,因此数据传输快。
其中,所述数据编码方式为:发送方的编码方式与接收方的解码方式对应。
可选的,步骤S2还包括:
采集到所述图像的移动终端判断都不可识别时,反馈给显示所述图像的移动终端;
进行图像显示的移动终端确定采用不需图像识别的数据编码方式,采集所述图像的移动终端确定采用对应的解码方式。
由上,当无法正常对焦,无法采集到清晰的图像,或者距离过远,也无法采集到足够清晰的图像时,仍然可通过设置于移动终端前面板的图像采集单元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的,所述数据编码方式包括:采用明亮度、黑白交替、色条滚动等不需数据接收方摄像头对焦即可采集的方式编码数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数据传输过程中移动终端间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2为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信息交互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4(A)为单光源照射产生的单方向光强渐变示意图;
图4(B)为多光源照射产生的光强扩散示意图;
图5(A)为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50mm时,所采集的图像连续变化示意图;
图5(B)为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50mm时,所采集的图像间隔变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现移动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需要将两移动终端屏幕相对放置,移动终端将要传输的数据编码为可显示的格式,通过移动终端的屏幕来依次显示,并通过前置摄像头采集对方终端屏幕所显示的内容,进行解码获得对方所传输的数据。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PAD等具有前置摄像头和屏幕的终端。
本发明所提供的移动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方法,以两手机之间传输数据为例进行说明。预先,将两手机屏幕相对放置,较佳的,如图1(B)所示,可以首尾相对放置,即前置摄像头与手机屏幕相对设置。参见图2示出的流程图,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当一用户启动数据发送指令时,其手机通过其显示屏显示特定的通知信息,以通知对方手机启动相应的初始化过程,例如,通过依次显示两次白屏、黑屏作为所述通知信息,或采用特殊音频信息作为所述通知信息。
步骤S2:对方手机通过其摄像头采集到所述通知信息后,可通过其显示屏显示同样的信息,作为反馈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爱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爱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11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