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横移顶升转运台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42227.2 | 申请日: | 2013-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80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发明(设计)人: | 管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威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9/065 | 分类号: | B66F9/065;B66F9/22;B66F9/12 |
代理公司: | 山东康桥律师事务所37250 | 代理人: | 柳彦君 |
地址: | 2663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横移顶升 转运 台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运输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转移塔筒的横移顶升转运台车。
背景技术
风电塔筒就是风力发电的塔杆,在风力发电机组中主要起支撑作用,同时吸收机组震动。
风电塔筒的生产工艺流程一般如下:数控切割机下料,厚板需要开坡口,卷板机卷板成型后,点焊,定位,确认后进行内外纵缝的焊接,圆度检查后,如有问题进行二次较圆,单节筒体焊接完成后,采用液压组对滚轮架进行组对点焊后,焊接内外环缝,直线度等公差检查后,焊接法兰后,进行焊缝无损探伤和平面度检查,喷砂,喷漆处理后,完成内件安装和成品检验后,运输至安装现场。
现有技术中运输塔筒的方式一般有三种:一种方法是使用龙门吊车,但由于塔筒的形状是高于26m的圆柱体,重量大,高度高,横截面又是圆形,仅采用一台龙门吊车运输很容易出现一边歪斜的现象,危险性特别大,所以只能采用两台龙门吊车同时分别从两端将塔筒吊起,然后在同步操作两台龙门吊车,将塔筒运输至目标位置后,同步操作协调两台龙门吊车将塔筒放下。这种方式中两台100吨的龙门吊车的售价共320万左右,一家塔筒生产厂使用两台龙门吊车日常运行费用约2000元/8小时。
第二种方法是采用汽车吊车,同样由于塔筒特定的高度和形状,需要两台汽车吊车协调操作才能完成。这种方式中两台100吨的汽车吊车的售价共450万左右,一家塔筒生产厂使用两台汽车吊车日常运行费用约6000元/8小时。
第三种方法是大货车,同样由于塔筒特定的高度和形状,需要再与一台汽车吊车协调操作才能完成。这种方式中货车和一台100吨的汽车吊车的售价共260万左右,日常运行费用约2600元/8小时。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运输塔筒的方式存在一下问题:1、至少需要两台重型设备,不仅设备购买费用高,使用费高,同时还需要两名专门受过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同时操作,人工费用高;2、需要两台设备协同完成运输工作,操作难度大,危险系数高;3、两台重型设备体积大、可移动性差,对工作地点要求高,使用灵活性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横移顶升转运台车,其能够完成将塔筒运送至焊接车间、喷砂车间等指定位置的工作,并且工作地点灵活、可移动性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横移顶升转运台车,从上到下依次包括顶升机构、行走机构和行走导轨,还包括遥控器转换控制系统,所述遥控器转换控制系统控制行走机构和顶升机构,行走导轨包括位于台车左右两端的两条轨道,相应的顶升机构和行走机构均分为两部分,分别位于台车的左右两端。
优化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主动行走机构和从动行走机构,从动行走机构包括位于台车后部的从动行走轮系,主动行走机构包括行走框架结构、位于台车前部的主动行走轮系、行走轴系及轴承支撑、行走减速机构、行走电动机、制动系统;行走电动机通过制动系统和行走减速机构与主动行走轮系相连。
优化的,所述从动行走轮系包括对称的位于台车后部左右两端的两个从动轮,主动行走轮系包括对称的位于台车前部左右两端的两个主动轮,两个主动轮分别由两台行走电动机控制,两台行走电动机由同一台变频器控制。
优化的,所述顶升机构包括顶升框架结构、夹持机构、顶升油缸、顶升驱动系统、泵站;顶升驱动系统和泵站与顶升油缸相连,夹持机构位于顶升框架结构的内侧。
优化的,所述顶升框架结构包括顶升支撑箱、顶升托架、控制限位装置,控制限位装置位于顶升油缸上方,顶升支撑箱位于顶升托架下方。
优化的,所述顶升托架的上部纵截面设置为梯形。
优化的,所述遥控器转换控制系统包括整机控制箱。
优化的,台车前后两部分采用中厚钢板焊接而成,焊接后经过整体热处理,时效处理后加工而成;所述主动行走轮系和从动行走轮系采用45#锻打调制,经退火后加工而成,并采用高频淬火。
优化的,设备整机配套电源为100m 规格为3*16+1,放置于电缆卷筒上,电缆卷筒设置有收线机构,采用电动卷取收线,放线为自由拖拽,配备电缆排线器。
优化的,两条轨道之间、以及分别位于台车左右两端的顶升机构和行走机构的两部分之间的距离可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威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威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22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