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适应多级卸压控制的压机充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41359.3 | 申请日: | 2013-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4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陈晖;李良光;陈远;刘胜辉;杜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海源自动化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展晖专利事务所 35201 | 代理人: | 林天凯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适应 多级 控制 压机充液 装置 | ||
1.一种自适应多级卸压控制的压机充液装置,在充液箱和主油缸之间设置的充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充液装置包括阀芯、支撑件、控制油缸以及预紧支撑在阀芯与支撑件之间的弹簧,阀芯由内阀芯、中阀芯和外阀芯组成,阀芯安装在阀腔中,外阀芯外形呈一种类似气门的构造,中段的杆部与阀腔外壁之间的间隔为内流道,下段的头部外张封闭住该内流道,内流道上方与充液箱连通,阀芯下端面与主油缸的油路连通,中空状的中阀芯嵌套在中空状的外阀芯内,内阀芯嵌套在中阀芯内;中阀芯上开有通孔状的中芯排孔,外阀芯上开有通孔状的外芯排孔,外芯排孔的截面积大于中芯排孔,嵌套状态下,中芯排孔下表面与内阀芯的外表面接触且封闭住该排孔、中芯排孔与外芯排孔以及内流道相连通,控制油缸的活塞杆与内阀芯连接,中阀芯和外阀芯各自通过对应的中阀芯弹簧和外阀芯弹簧与支撑件支撑连接,中阀芯弹簧的预紧力大于外阀芯弹簧的预紧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多级卸压控制的压机充液装置,其特征在于,中芯排孔内部设置有阻尼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多级卸压控制的压机充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内阀芯和中阀芯的外形也呈一种类似气门的构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多级卸压控制的压机充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件包括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上、下支撑件分别位于阀芯的上下方,中阀芯弹簧由中芯硬弹簧和中芯软弹簧组成,分别支撑在上支撑件与中阀芯之间以及中阀芯与下支撑件之间,其中中芯硬弹簧是压缩弹簧,中心软弹簧是拉伸弹簧,一种内芯软弹簧支撑在内阀芯与下支撑件之间,内芯软弹簧是一种拉伸弹簧,外阀芯的底部与内部带通孔的下支撑件相连,下支撑件此通孔为与主油缸油路连通的下进油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多级卸压控制的压机充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外阀芯上部外侧与固定螺母相连,通过固定螺母将外阀芯限位于上支撑件的部分表面之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多级卸压控制的压机充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外阀芯外轮廓由上至下分为:上导流阀面、中导流阀面、下导流阀面,在通过外阀芯中心轴线的纵截面上,上导流阀面的形状为从上到下向内逐渐缩小的弧状抛物线,中导流阀面的形状为直线,下导流阀面的形状为从上到下向外逐渐增大的弧状抛物线,相应的,阀腔外壁面由上至下分为,上壁面、中壁面和下壁面,在通过外阀芯中心轴线的纵截面上,上壁面的形状为从上到下向内逐渐缩小的弧状抛物线,中壁面的形状为直线,下壁面的形状为从上到下向外逐渐增大的弧状抛物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多级卸压控制的压机充液装置,其特征在于,中导流阀面的长度为0~500mm,中壁面的长度为100~6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海源自动化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海源自动化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135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