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轮胎气压监测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24368.1 | 申请日: | 2013-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20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许永华;杨肃;梅炜炜;项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晟泰克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23/04 | 分类号: | B60C2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轮胎 气压 监测 系统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安全控制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汽车轮胎气压控制检测领域。
技术背景
车辆是现在的重要交通工具,随着车辆应用范围的扩大和数量的逐步增多,高度公路网络的快速发展,使车辆的行驶速度也相应的提高,所以对车辆的可靠性、安全性要求也日益提高。在因车胎等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中,绝大部分是由于轮胎气压问题引起的,随着公路交通量迅速增长,超载现场日益严重,使公路、桥梁、其他设施严重破坏及人员伤亡,使交通事故频频发生。这些交通事故大多数都是由于车辆轮胎的超压、欠压、温度过高以及车辆的载重过大等原因造成的。
目前,轮胎监测预警系统普遍采用对车辆的轮胎的温度/压力进行实时监测,并用无线发射器将监测信息传递给预警装置进行数据显示或报警。在外界强干扰的情况下,或是应用在车身较长的情况下,轮胎监测装置的无线电发射距离和发射效率会下降,可能会使车辆的轮胎监测装置不能和新的数据及时传送给主机,从而使车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的轮胎监测系统,已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的轮胎监测预警系统灵敏度较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轮胎气压监测系统,包括控制器与控制器连接的低频触发器和胎压传感器,控制器与低频触发器与低频触发器间采用LIN总线传输信号,低频触发器与胎压传感器间采用无线传输信号,胎压传感器与控制器间采用无线传输信号,胎压传感器包括设置在前轮上的左前胎压传感器和右前胎压传感器及设置在后轮上的左后胎压传感器和右后胎压传感器,低频触发器包括设置在前轮上的左前低频触发器和右前低频触发器及设置在后轮上的左后低频触发器和右后低频触发器。
优选的,左前低频触发器、右前低频触发器、左后低频触发器、右后低频触发器分别设置在左前轮胎、右前轮胎、左后轮胎、右后轮胎的挡泥板后面。
优选的,左前胎压传感器、右前胎压传感器、左后胎压传感器、右后胎压传感器分别设置在左前轮胎、右前轮胎、左后轮胎、右后轮胎内部并通过气门嘴设置在轮胎轮毂上。
优选的,左前胎压传感器、右前胎压传感器、左后胎压传感器、右后胎压传感器内均集成有电池。
优选的,控制器设置在车内部,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显示模块和报警器。
一种汽车轮胎气压监测系统的工作方法,该方法包括开机自检过程、自动定位ID号过程和正常工作监测过程。
优选的,开机自检过程的工作方法为:汽车轮胎气压监测系统连接电源后,控制器首先调度系统内各组件工作,通过发送LIN命令控制低频触发器触发胎压传感器工作感应并发出信号,控制器接收到胎压传感器发出的信号后,即完成了一次双向通信的过程,本过程中依次检验各功能模块是否均正常,并获得了轮胎当前最新的信息并发送给显示模块。
优选的,自动定位ID号过程的工作方法为:将车辆点火开关打到OFF档,然后打到ON档,启动车辆,当控制器读取到当前车速高于25km/h并运行十分钟后,控制器通过LIN线传输信号控制左前低频触发器发出125KHz低频信号,同时控制器接收左前胎压传感器的高频反馈信号,当接收左前胎压传感器的信号后,将左前胎压传感器ID号记录并与左前显示位置绑定,读到左前轮信号后,控制器关闭左前低频触发器的发射,开通右前低频触发器的发射,以左前轮胎ID号定位同样的方法将右前胎压传感器ID与显示位置绑定,以右前轮胎ID号定位相同的方法定位左后轮胎ID号和右后轮胎ID号。
优选的,正常工作监测过程的工作方法为:控制器实时接收胎压传感器发出的高频信号,对接收到的高频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将处理后的气压、温度、报警状态等信息发送给显示模块,同时监控与胎压传感器之间的通信是否有丢失异常等,若出现异常情况,控制器上的报警器实施报警。
优选的,一种汽车轮胎气压监测系统的工作方法为双向通信工作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晟泰克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晟泰克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43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