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综合提升宽厚板坯内外质量的锻、轧复合成形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221465.5 申请日: 2013-06-04
公开(公告)号: CN103273272A 公开(公告)日: 2013-09-04
发明(设计)人: 孙明月;徐斌;栾义坤;李殿中;李依依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主分类号: B23P15/00 分类号: B23P15/00;B21B37/74;B21B37/48;B21J5/00
代理公司: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代理人: 张志伟
地址: 110016 辽***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综合 提升 宽厚 内外 质量 复合 成形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材料压力加工领域,具体地说就是采用一种锻造、轧制的复合成形方法,提升宽厚板坯内部和外部综合质量,它适用于各种模铸宽厚板坯(扁锭)的成形过程。

背景技术

大型宽厚板是重大工程的基础母材,其应用范围覆盖石化压力容器、高端模具、海洋工程、冶金机械、桥梁建筑等民用与国防领域,据保守估算,我国当前特厚板的市场需求在500万吨/年以上,年产值近千亿。由于设备能力和技术水平限制,我国特厚钢板一直依赖从德国迪林根、法国阿赛洛、日本JFE进口,价格十分昂贵,如海洋平台齿条钢达1万欧元/吨,压力容器板达7万元/吨。因此,开发宽厚板坯制造装备和技术,生产优质大板坯,不仅可满足国家战略需求,而且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为了满足宽厚板的实际需求,近年来我国投产及新建20余条宽厚板轧钢生产线,包括宝钢5000mm轧机、鞍钢5000mm、5500mm轧机、舞钢5000mm轧机等,开口度在400~1200mm之间,年产能近3000万吨。但是,此类轧机起初采用最大厚度为400mm的连铸坯作为原料,只能轧制成厚度小于150mm的成品,无法满足特厚板(厚度200~500mm)重大的需求。对于400mm以上厚度的宽厚板铸坯,国内目前一般采用四种方法进行生产:模铸圆锭后锻造、模铸扁锭后轧制、电渣重熔扁锭后轧制、连铸坯扩散焊后轧制。模铸圆锭锻造后内在质量较好,但材料利用率较低,切头切尾量达30%以上,锻件表面质量差,加工余量大,导致制造成本高;电渣重熔方法可生产出高质量宽厚板坯,但是生产效率非常低,生产一块宽厚板坯需要20多个小时,并且制造成本高,该方法只能满足特殊需求的高档板坯需要,很难满足量大面广的普通厚板需要;连铸坯扩散焊需要将铸坯机加工成镜面,在真空室内钎焊后再送到轧机上轧制,加工周期长,生产成本高,并且无法焊接合金含量较高的钢种。因此,目前模铸扁锭后轧制成为当前一种低成本、高材料利用率的主要加工方法,但采用模铸方式生产的宽厚板坯偏析严重,容易产生缩孔疏松缺陷,在轧制过程中,变形量主要集中在坯料表面,铸坯心部变形量较小,大的缺陷不能愈合,影响钢板质量,常常造成探伤不合格。在当前对钢板内在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趋势下,开发一种低成本、高效率提升宽厚板坯内部质量的压力加工方法已迫在眉睫。

在宽厚板铸坯生产过程中,金属液浇注到钢锭模以后,与钢锭模接触的金属液将首先凝固,而心部的金属由于热传导慢将最后凝固。钢锭心部区域将逐渐形成糊状区,由于宽厚板铸坯的厚度可达1m,糊状区内的温度梯度小,如果此时对铸坯进行保温,可实现心部同时凝固,这样可避免形成沿钢锭轴线的大型缩孔缺陷,有效提高探伤通过率(见专利ZL201010604260.1)。然而,疏松尺寸虽然减小,但更加细小分散,这些显微疏松与显微偏析共存,难以在铸造工序彻底消除。这种铸坯采用普通轧制工艺后,在断面上常常发现存在点状缺陷(图11所示),影响钢材力学性能,这种密集性缺陷普遍存在于钢板内部(分布如图12a~图12b所示),严重时会导致探伤无法通过而报废。为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有效的压力加工工艺,消除宽厚板铸坯心部缺陷,提升产品内在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综合提升宽厚板坯内外质量的锻、轧复合成形方法,它是高效提升宽厚板坯内部质量的压力加工方法,可以消除宽厚板铸坯心部密集性疏松缺陷,减轻显微偏析,细化晶粒。同时,保证钢板表面质量,避免表面折叠、结疤、裂纹等缺陷,使成品宽厚板材实现“内实外精”。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综合提升宽厚板坯内外质量的锻、轧复合成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宽厚板铸坯进行一次加热保温;

2)一次加热保温结束后,在液压机上锻造变形;

3)锻造变形结束后,锻坯返回加热炉进行二次加热保温;

4)保温结束后,锻坯热送至轧机进行轧制;或者,随炉缓冷至室温后再重新加热轧制。

所述步骤1)中,加热温度在1100~1250℃,加热保温时间t根据铸坯厚度DX,按照下式计算:

t=DX/50

式中,t为保温时间,单位h;DX为铸坯厚度,单位mm。

所述步骤2)中,为达到锻件的目标尺寸,采用宽砧沿铸坯厚度方向X向和宽度方向Y向施加变形,通过布砧和多道次变形,使坯料沿长度方向Z向被拔长,砧子宽度与铸坯初始厚度的比值≥1,变形压实过程中的单次压下率为20%~30%,总压下比不小于2。

所述步骤2)中,锻造过程,砧子宽度与铸坯初始厚度的比值优选为1.0~1.2,变形压实过程中的总压下比优选为2.0~2.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14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