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综合提升宽厚板坯内外质量的锻、轧复合成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21465.5 | 申请日: | 2013-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32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孙明月;徐斌;栾义坤;李殿中;李依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B21B37/74;B21B37/48;B21J5/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综合 提升 宽厚 内外 质量 复合 成形 方法 | ||
1.一种综合提升宽厚板坯内外质量的锻、轧复合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宽厚板铸坯进行一次加热保温;
2)一次加热保温结束后,在液压机上锻造变形;
3)锻造变形结束后,锻坯返回加热炉进行二次加热保温;
4)保温结束后,锻坯热送至轧机进行轧制;或者,随炉缓冷至室温后再重新加热轧制。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提升宽厚板坯内外质量的锻、轧复合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加热温度在1100~1250℃,加热保温时间t根据铸坯厚度DX,按照下式计算:
t=DX/50
式中,t为保温时间,单位h;DX为铸坯厚度,单位mm。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提升宽厚板坯内外质量的锻、轧复合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为达到锻件的目标尺寸,采用宽砧沿铸坯厚度方向X向和宽度方向Y向施加变形,通过布砧和多道次变形,使坯料沿长度方向Z向被拔长,砧子宽度与铸坯初始厚度的比值≥1,变形压实过程中的单次压下率为20%~30%,总压下比不小于2。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综合提升宽厚板坯内外质量的锻、轧复合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锻造过程,砧子宽度与铸坯初始厚度的比值优选为1.0~1.2,变形压实过程中的总压下比优选为2.0~2.5。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提升宽厚板坯内外质量的锻、轧复合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中,沿宽度方向Y向变形后,厚度方向X向尺寸的计算方法为:
DXi=0.98{DXi-1+[0.782-0.182(DYi-1/W)]ΔYi-1}
式中,DXi为变形后厚度方向尺寸,mm;DXi-1为变形前厚度方向尺寸,mm;DYi-1为变形前宽度方向尺寸,mm;W为砧宽,mm;ΔYi-1为沿Y方向的单次压下量,mm;
所述步骤2)中,沿厚度方向X向变形后,宽度方向Y向尺寸的计算方法为:
DYi=0.99{DYi-1+[0.782-0.182(DXi-1/W)]ΔXi-1}
式中,DYi为变形后厚度方向尺寸,mm;DYi-1为变形前厚度方向尺寸,mm;DXi-1为变形前宽度方向尺寸,mm;W为砧宽,mm;ΔXi-1为沿X方向的单次压下量,mm。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提升宽厚板坯内外质量的锻、轧复合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二次加热保温温度在1100~1200℃,保温时间5~10h。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综合提升宽厚板坯内外质量的锻、轧复合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二次加热保温温度和时间,在合金含量超过1wt%的取上限,合金含量小于0.5wt%的取下限。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提升宽厚板坯内外质量的锻、轧复合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轧制温度在1100~1200℃,根据产品尺寸需要进行横轧和纵轧,轧制总压下比不小于1.5。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综合提升宽厚板坯内外质量的锻、轧复合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轧制总压下比优选为1.5~2.5。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提升宽厚板坯内外质量的锻、轧复合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4)中,单次最大轧制量ΔXmax为:
其中,
μ=1.05-0.0005T-0.056v
单次平均压下量为:
式中,ΔXmax单次最大轧制量,mm;单次平均压下量,mm;D为轧辊直径,mm;μ为摩擦系数,T为温度,℃;v为轧辊转速,m/s;
总轧制次数N为:
式中,ΔXtotal为轧制流程的总压下量,即钢坯初始厚度与最终厚度之差,mm;INT(x)为取整函数;单次平均压下量mm;
为保证板形质量,开始轧制和最终轧制时压下量较小,中间道次压下量较大,压下量的分配引入正态分布函数f(x):
式中,Ni为轧制的道次数,Ni∈(1,N);
轧制量的分配函数f′(x)表达为:
最终,第Ni轧制道次的压下量ΔXi按下式计算:
ΔXi=ΔXtotal·f′(Ni)
式中,Ni为轧制的道次数,Ni∈(1,N);ΔXtotal为轧制流程的总压下量,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146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