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飞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07171.7 | 申请日: | 2013-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7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杰;史占军;陈彦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30 | 分类号: | F16F15/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飞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配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飞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科技发展的同时,其所带来的废气排放等环境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世界各国出台的汽车排放法规也越来越严格,因此,汽车发动机小型化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现有的增压强化的小型发动机中,发动机输出轴与离合器相连接,离合器的输出轴连接变速器,从而通过动力总成轴系完成动力传递、行驶驱动等操作。由于发动机曲轴会发生扭转振动,在车辆运行的不同工况下容易造成发动机曲轴系与变速器输入轴共振的现象,即以相同的扭转振动频率振动,从而容易导致动力总成轴系受到损坏或引起噪音。鉴于上述原因,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发动机的输出端或离合器的输出端设置扭转减振器,扭转减振器包括有弹性元件(减振弹簧)和阻尼元件(阻尼片),通过弹性-阻尼元件的配合能够有效地降低发动机输出端或离合器输出端的扭转振动,从而使其振动频率避开动力总成轴系的共振频率,防止发生共振,由于发动机输出端或离合器输出端的振动减小了,因此扭矩输出的波动也相应减小了。
然而,上述扭转减振器的弹性-阻尼元件为固定的配合模式,整车运行的不同工况下,无法起到很好地减振效果,通用性差;且,扭转减振器在整车中占用空间较大,其布置空间受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飞轮,解决了现有的扭转减振器通用性差、布置空间受限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飞轮,包括飞轮本体,还包括设在所述飞轮本体上的质量块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改变所述质量块与所述飞轮本体中心之间的距离;当所述飞轮本体转动时,所述质量块与所述飞轮本体一起转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有多种,其中一种为: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飞轮本体上的执行器及位于所述飞轮本体内的约束钢带,且所述执行器用于改变所述约束钢带的周长;当所述执行器改变所述约束钢带的周长时,所述约束钢带带动所述质量块运动,以改变所述质量块与所述飞轮本体中心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约束钢带的结构有多种,其中一种为:所述飞轮本体上设有相邻的支撑点及固定点,且所述支撑点及固定点位于同一圆周线上;所述约束钢带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点上、另一端绕过所述固定点并与所述执行器固定连接,且所述约束钢带固定在所述支撑点的部分与绕过所述固定点的部分相贴合构成圆形闭合结构;所述圆形闭合结构的中心与所述飞轮本体的中心同轴设置,且所述执行器位于所述飞轮本体的中心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质量块的固定方式有多种,其中一种为:所述质量块通过设在所述飞轮本体内的弹性装置固定保持在所述圆形闭合结构内侧,且所述质量块与构成所述圆形闭合结构部分的所述约束钢带相贴合。
其中,弹性装置具体可以为,所述弹性装置为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一端固定在所述飞轮本体上、另一端与所述质量块固定连接;所述螺旋弹簧一直处于压缩状态以使所述质量块与所述约束钢带相贴合。
优选地,所述质量块为多个,均为扇形结构,且所述扇形结构朝向所述飞轮本体中心的端侧固定设有中空柱状体,所述中空柱状体用于容纳所述螺旋弹簧;多个所述质量块沿所述圆形闭合结构等距间隔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改变约束钢带周长的方式有多种,其中一种为:所述螺旋弹簧与所述质量块固定连接的另一端设有弹簧座,所述弹簧座上设有压电传感器;所述压电传感器电连接有与所述压电传感器集成固定的信号发射器,且所述信号发射器与汽车电子控制单元中的第一信号收发器相匹配。
鉴于上述控制改变约束钢带周长的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执行器可以为:所述执行器包括电机控制的自转轴,当所述执行器随所述飞轮本体一起转动时,所述自转轴能够独自旋转以使所述约束钢带的周长增大或减小。
其中,所述执行器上设有第二信号收发器,且所述第二信号收发器与汽车电子控制单元中的第一信号收发器相匹配。
为了方便飞轮的转动惯量再次改变,所述执行器上还设有信号处理器,所述信号处理器用于分析所述执行器工作状态并反馈给所述汽车电子控制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71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