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耳菜鹅肉酱的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04189.1 | 申请日: | 2013-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1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彭常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常安 |
主分类号: | A23L1/24 | 分类号: | A23L1/24;A23L1/212;A23L1/31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地 鹅肉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深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耳菜鹅肉酱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地耳菜:地耳菜是野生藻类,也是我国珍稀特产之一,在民间素有“山珍”之称。它是一种生长在地上的藻类。味道鲜美,香气沁人,营养丰富。地耳菜富含维生素B群、铁、钾、维生素D原(经日晒后转成维生素D)、味甘,性平。另外地耳菜还具有抗肿瘤、降血脂、抗血栓提高免疫力和护肝等药理作用。而鹅肉是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营养健康食品。每100克鹅肉含蛋白质10.8克,钙13毫克,磷37毫克,热量144千卡,还含有钾、钠等十多种微量元素。中医认为,鹅肉具有养胃止渴、补气、能解五脏之热,补阴益气,暖胃开津和缓解铅毒之功效。所以,民间有“喝鹅汤,吃鹅肉,一年四季不咳嗽”的说法。而用鹅血、鹅胆、鹅肫等制成的鹅血片、鹅血清、胆红素、去氧鹅胆酸芋药品,可用于癌症、胆结石等疾病的治疗。经调查发现,大多数鹅肉直接加工被消费者接受,而深加工成佐餐类食品,尚未见到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味道可口、营养全面、食用方便、绿色健康的地耳菜鹅肉酱的加工方法,本方法能充分保留了原料中的营养物质,操作简单,便于掌握。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耳菜鹅肉酱的加工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A、地耳菜处理:挑选新鲜地耳菜去柄清洗,切成0.3-0.4cm2的地耳菜丁,在80-90℃的水中热烫2-3分钟,迅速在冷水中冷却,备用;
B、鹅肉的制备:取新鲜鹅肉与姜、蒜、葱混合物按重量比40∶1混合后经绞肉机绞碎,制得肉膏,备用;
C、辅料制备:取植物油、干红辣椒、水以6∶1∶1的配比放入锅内加热熬制,开锅后按照比例顺序加入香辛料、姜、葱、蒜,大火敖干水后小火继续加热3-4分钟,冷却备用;
D、酱的炒制:将步骤C制得的辅料加热到150-160℃,加入步骤B制得的肉膏翻炒,待肉六成熟时加入辣椒酱继续翻炒2-4分钟,再加入步骤A制得的地耳菜丁,待锅内物料全部沸腾后转小火继续加热4-5分钟,加入食盐、味精、白糖搅拌均匀;
E、灌装:将制备的地耳菜鹅肉酱在80-85℃进行灌装;
F、排气:将灌装后的地耳菜鹅肉酱做排气处理,排气后真空度为0.04-0.05Mpa;
G、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灭菌后冷却至室温。
所述的地耳菜鹅肉酱为以下组份:各组分比例为:地耳菜30-40%、辣椒酱10-30%、植物油10-20%、鹅肉15-25%、葱1-2%、姜1-2%、蒜1-2%、食用盐1-3%、白糖1-2%、味精0.5-1%、香辛料(八角、茴香、桂皮、花椒按重量比3∶1∶2∶4)1-2%。
相较于现有技术,采用本方法不仅保留地耳菜独有的香气与营养,还富有鹅肉的美味,口感佳、风味独特,食用能够增加食欲、开胃和下饭,添加辣椒酱在里面,增加了色泽,使色、香、味俱全,是一种营养丰富、食用方便的绿色食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A、地耳菜处理:挑选新鲜地耳菜去柄清洗,切成0.3cm2的地耳菜丁,在80℃的水中热烫3分钟,迅速在冷水中冷却,备用;
B、鹅肉的制备:取新鲜鹅肉与姜、蒜、葱混合物按重量比40∶1混合后经绞肉机绞碎,制得肉膏,备用;
C、辅料制备:取植物油、干红辣椒、水以6∶1∶1的配比放入锅内加热熬制,开锅后按照比例顺序加入香辛料、姜、葱、蒜,大火敖干水后小火继续加热3分钟,冷却备用;
D、酱的炒制:将步骤C制得的辅料加热到150℃,加入步骤B制得的肉膏翻炒,待肉六成熟时加入辣椒酱继续翻炒2分钟,再加入步骤A制得的地耳菜丁,待锅内物料全部沸腾后转小火继续加热4分钟,加入食盐、味精、白糖搅拌均匀,地耳菜40%、辣椒酱20%、植物油15%、鹅肉18%、葱1%、姜1%、蒜1%、食用盐1.4%、白糖1%、味精0.6%、香辛料(八角、茴香、桂皮、花椒按重量比3∶1∶2∶4)1%。;
E、灌装:将制备的地耳菜鹅肉酱在80℃进行灌装;
F、排气:将灌装后的地耳菜鹅肉酱做排气处理,排气后真空度为0.04Mpa;
G、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灭菌后冷却至室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常安,未经彭常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41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丝杆轴承座组加工治具及加工工艺
- 下一篇:钳形杠杆增力夹紧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