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曲面自适应磁吸附爬壁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98901.1 | 申请日: | 2013-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3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詹建明;陈伟;胡利永;王钢明;曾云川;赵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7/024 | 分类号: | B62D57/024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蔡菡华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曲面 自适应 吸附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机器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曲面自适应磁吸附爬壁机器人。
背景技术
爬壁机器人是移动机器人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把地面移动机器人技术与吸附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可在垂直壁面上附着爬行,并能携带工具完成一定的作业任务,大大扩展了机器人的应用范围。目前爬壁机器人按吸附方式分有负压吸附、磁吸附、推力吸附、仿生吸附和静电吸附,它们都有各自的应用范围和优缺点。
其中磁吸附爬壁机器人分为两种:一种是永磁吸附,一种是电磁吸附。电磁吸附爬壁机器人结构复杂,而且安全性较差,实际工业应用较少;而永磁吸附爬壁机器人主要用于油罐壁面检测、船体喷漆等恶劣环境的作业中。但是由于爬壁机器人工作在形状不规则的翘曲钢制壁面,且工作的钢制壁面存在焊缝、接头等缺陷,严重影响机器人在钢制壁面的吸附能力,这就需要提高机器人行走机构的壁面适应能力,确保其在壁面上安全平稳的工作。目前永磁吸附爬壁机器人按运动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履带式,一种是轮式。
专利号为ZL200510086382.5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曲面自适应能力的磁吸附爬壁机器人,该爬壁机器人采用轮式运动方式,永磁吸附装置安装在底盘上,底盘连接着具有一至三个转动自由度的曲面自适应机构,其运动灵活,具有一定的曲面自适应能力,但是永磁吸附装置的吸附效率低,带负载能力差,越障能力也较差。
而专利号为ZL200510127370.2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船体表面清刷用永磁吸附双履带机器人,其采用双履带差速驱动,能有效避免转弯时链条销轴断裂和掉链,同时带负载能力强,但是该机器人自重大,输出转矩大,曲面自适应能力差,不能高效的利用永磁吸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曲面自适应能力好、在钢制壁面上的磁吸附效率高的曲面自适应磁吸附爬壁机器人。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曲面自适应磁吸附爬壁机器人,包括车体和设置在所述的车体两侧的链轮驱动组件,所述的链轮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链轮和从动链轮,所述的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的车体底部,所述的驱动链轮同轴固定安装在所述的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上,所述的从动链轮轴接在所述的车体的底部,所述的驱动链轮与所述的从动链轮之间设置有用于吸附在钢制壁面上的磁性链条,所述的车体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沿车体的中心线相对称的自适应机构,所述的自适应机构位于与其同侧的磁性链条中。
所述的自适应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的车体上的连接架,所述的连接架的下方设置有多组相互独立且相平行的导柱组,所述的导柱组由两根方形的导柱组成,所述的导柱与所述的连接架上下滑动配合,所述的导柱上套有弹簧,所述的弹簧顶在所述的连接架与所述的导柱之间,组成导柱组的两根导柱的下端固定设置有滚轮轴,所述的滚轮轴上套有滚轮,所述的滚轮紧贴所述的磁性链条的内壁面。
所述的连接架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托举轮固定架,所述的托举轮固定架上轴接有托举轮,所述的托举轮紧贴所述的磁性链条的内壁面。
所述的磁性链条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链节,每个所述的链节的两端设置有链节安装座,所述的链节轴接在所述的链节安装座的上端,所述的链节安装座的下端面上固定设置有橡皮,其中每个链节安装座或相间隔的链节安装座的下端面上嵌设有永磁体,所述的永磁体位于所述的橡皮与所述的链节之间。
所述的链节为双链节或多链节,所述的链节的材料为轻质合金或复合材料,使得爬壁机器人的驱动性能更好,增加了其驱动灵活性。
所述的车体的下端面上固定安装有摄像头,所述的摄像头为360°全景摄像头,通过摄像头便于观察外部环境,提高了爬壁机器人的安全运行系数。
所述的车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从动轮固定板,所述的从动轮固定板上轴接有从动轮轴,所述的从动链轮同轴固定设置在所述的从动轮轴上。
所述的驱动电机的驱动轴和所述的从动轮轴上分别同轴固定设置有同步带轮,两个所述的同步带轮上设置有同步带;驱动链轮与从动链轮之间通过同步带连接驱动,实现了车体两侧四轮的同步驱动,不仅提高了驱动效率,使其有更高的带负载能力,而且能防止车轮打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989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