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黄提取物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91913.1 | 申请日: | 2013-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9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贺喜;胡瑕;杨强;张石蕊;胡国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五季风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1/16 | 分类号: | A23K1/16;A23K1/14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 43205 | 代理人: | 宁星耀;许伯严 |
地址: | 4106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黄 提取物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黄提取物及其应用,尤其是涉及一种大黄提取物及其在动物排毒解毒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大黄为蓼科大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总称,我国有大黄41个品种及4个变种,几乎都有药用价值,其中被《药典》收录作为药材的只有3种,即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大黄主要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青海、四川、湖北及云南等地。大黄为我国传统中药,《神农本草经》记载大黄具有“主下淤血、血闭寒热、破症、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还具有泻火凉血、清热解毒、利胆退黄、保肝护肾、抗菌、抗炎、调节免疫等作用。大黄化学成分复杂,其主要有效成分为蒽醌类衍生物,包括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及其苷类化合物等。除了上述3种正品大黄外,蒽醌类衍生物还普遍存在于其他大黄属植物的根、茎、叶中。在利用正品大黄根及根茎药材部分的同时,如何利用占总资源量50%的地上部分资源及自然资源丰富的伪品大黄,对节约、综合利用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是养殖大国,却不是养殖强国,疫病、药物残留、环境污染等问题制约着我国养殖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尤其是疫病的泛滥极度困扰着我国广大养殖户。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的违规使用造成动物肝肾、免疫系统损伤,动物排毒、解毒、抗病能力降低是导致疫病难治、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外源毒素的侵入导致动物免疫力低下,内源毒素的滞留引起动物肝病变、消化和排泄系统中毒等这些问题,不但导致动物的生长受阻、抗病能力下降,同时影响动物的繁殖性能,往往引起繁殖动物流产、死胎、泛情以及弱仔、仔猪产床腹泻等。毒素是一切疾病的主要原因和根源,促进动物排毒解毒,改善动物肝肾功能、提高动物自身免疫力是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的根本方法。
大黄的利胆保肝、解毒、清除内毒素、促进肝细胞修复以及促进肠道对毒物的排除等作用,为治疗动物肠道疾患、病毒性肝病、促进动物排毒解毒、提高动物肝肾功能提供了药理学基础。蒽醌类化合物为大黄的主要活性成分,在植物中大部分以结合型(蒽醌苷)形式存在,小部分为游离型(蒽醌苷元)。其中结合型蒽醌类化合物为致泻排毒的主要成分,泻下作用强。而游离型蒽醌类化合物为大黄利胆退黄和保肝护肾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泻下作用微弱。若将大黄蒽醌类提取物应用于促进动物排毒解毒,大黄结合型蒽醌类化合物的强致泻作用将给动物机体产生不利影响。传统中医用药,同种中药材采用不同炮制或不同煎煮方法后,用于不同疾病的治疗,其实质在于通过不同炮制手段或煎煮方法去除有毒或副作用物质,保留对相应疾病有治疗效果的物质。以此为理论依据,改良大黄的传统提取方法,关键在于分解大部分结合型蒽醌类化合物为游离型,降低致泻作用,提高大黄保肝护肾、解毒的功能,同时保留部分结合型蒽醌类以保证其排毒功能,并且确定两种蒽醌类化合物在提取物中的比例,使其排毒解毒功效达最佳。
目前,对大黄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的研究报道很多,主要集中于对大黄游离型蒽醌和总蒽醌的提取分离工艺研究这两个方面。结合型蒽醌类化合物的苷元具有酚羟基,故呈弱酸性,能溶于水、乙醇、碳酸氢钠溶液,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很小。游离蒽醌类化合物极性小,易溶于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
以大黄总蒽醌为检测指标的大黄提取工艺,大多采用乙醇溶液回流提取法和碱性溶液提取法一步提取,如叶殷殷等在“大黄总蒽醌乙醇提取工艺优化实验”(《时珍国医国药》,2010年第21卷第10期)一文中报道了提取溶剂乙醇溶液的浓度、料液比及提取温度对大黄总蒽醌提取率的影响。CN 102166265A公开了一种用超声波辅助碱性溶液提取大黄总蒽醌化合物,同时提高了总蒽醌化合物的提取得率和提取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五季风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南省五季风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919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折射低色散光学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表面改性的水滑石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