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隔离型双断输出的智能驱动板及驱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81672.2 | 申请日: | 2013-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7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刚建雷;胡燕来;潘明;赵永清;张玲;王俊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通信信号研究所;北京市华铁信息技术开发总公司;北京锐驰国铁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082 | 分类号: | H03K17/08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03 | 代理人: | 尹振启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离 型双断 输出 智能 驱动 方法 | ||
1.一种隔离型双断输出的智能驱动板,所述驱动板设置有若干条互相独立的驱动信号输出通道连接外部待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信号输出通道设置有隔离变压器,隔离变压器通过双断输出端子连接外部待控制部件;在双断输出端子的路径之间串联有封连单元,所述封连单元在隔离变压器没有输出信号时对双断输出端子路径构成短路连接,在隔离变压器有输出信号时断开该短路连接。
2.如权力要求1所述的驱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板设置有第一、第二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器通过独立的CAN总线接收控制命令以及上报驱动板工作状态;每个所述驱动信号输出通道均设置有两个串联的电子开关,第一中央控制器通过静态驱动信号控制第一个电子开关,第二中央控制器通过动态驱动信号控制第二个电子开关,在两个电子开关的串联路径上依次串联有各电子开关的信号反馈模块,所述信号反馈模块将电子开关状态反馈至相应的中央控制器,当反馈信号异常时所述中央控制器停止输出对电子开关的驱动信号,所述电子开关、相应的信号反馈模块和相应的中央控制器构成闭环检测控制;所述隔离变压器连接第二个电子开关,仅当两个电子开关的驱动信号有效时第二电子开关才产生驱动信号到隔离变压器。
3.如权力要求2所述的驱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板外接驱动电源,驱动板内设置有电源安全切断模块,所述电源安全切断模块与两个电子开关串联连接,依次是电源安全切断模块、第一电子开关和第二电子开关,两个中央控制器分别通过相应的脉冲驱动信号共同控制所述电源安全切断模块的闭合和断开;所述中央控制器控制电源安全切断模块的脉冲驱动信号具有180度的相位差。
4.如权力要求3所述的驱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安全切断模块通过逆变电路或继电器构成驱动电源控制电路。
5.如权力要求3所述的驱动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反馈信号异常时,所述中央控制器可通过切断所述电源安全切断模块切断本路驱动信号的输出。
6.如权力要求1所述的驱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连单元设置有光电耦合器,光电耦合器设置有三个输出端,两侧的输出端构成连接外部待控制部件的双断输出路径,两侧的输出端之间连接第一三极管,分别连接该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光电耦合器的中部输出端连接该三极管的基极;在连接第一三极管集电极的输出端路径上连接第二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光电耦合器的中部输出端同时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
7.一种隔离型双断输出的智能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方法采用隔离型双断输出结构对外部待控制部件输出驱动信号,驱动信号发生电路设置一组静态控制开关和一组动态控制开关,两组差异化的电子开关串联构成双层防护结构,每组电子开关还设置有相应的状态反馈模块及中央控制器,三者构成闭环检测控制;
所述驱动方法对外接的驱动电源采用电源安全切断模块实施控制,两个中央控制器采用相应的动态电源控制脉冲共同控制电源安全切断模块的闭合和断开;
所述隔离型双断输出方式还设置有封连单元进行保护,对于外部待控制部件发生单根驱动信号输出线混线时,隔离型双断输出结构进行防护,对于发生两根驱动信号输出线混线时,封连单元通过对双断输出结构短路连接进行防护。
8.如权力要求7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器对动态控制开关采用定时中断方法产生动态开关控制信号,在每个动态开关控制信号周期内判断反馈信号波形与控制信号波形的逻辑关系,构成动态脉冲信号实时闭环控制。
9.如权力要求7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器对静态控制开关采用静态开关控制信号,在每个静态开关控制信号周期内判断反馈信号电平与控制信号电平的逻辑关系,构成静态脉冲信号实时闭环控制。
10.如权力要求8或9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反馈信号异常时,所述中央控制器可通过切断相应的开关控制信号切断本路驱动信号的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通信信号研究所;北京市华铁信息技术开发总公司;北京锐驰国铁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通信信号研究所;北京市华铁信息技术开发总公司;北京锐驰国铁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167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