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电子式交流接触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81137.7 | 申请日: | 2013-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8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肖谋廷;黄志刚;蔡小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长重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72 | 分类号: | H03K17/72 |
代理公司: | 长沙新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10 | 代理人: | 邓文武 |
地址: | 410014 湖南省长沙市开***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电子 交流 接触器 | ||
1.一种新型电子式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态开关及其保护电路,固态开关为每组搭载二个二极管和IGBT管,先反并联二极管和IGBT管后再串联组成的全控型固态开关,接C相的固定为公共不变,接A、B相的受PLC控制信号而变换电源相序,实现电机的正反转;保护电路由IC555时基电路、热敏电阻、调节电位器、电容、电磁继电器、直流电源组成,依靠改变电路阻抗值,阶跃地改变负荷电流和电压输出,完成电路的通断,从而保护电机和IGBT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子式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当PLC输出电机正转信号时,接A相第一组的IGBT管中的两个栅极、接B相第三组的IGBT管中的两个栅极、接C相第五组的IGBT管中的两个栅极加入控制电压使其晶体管导通;当PLC输出电机反转信号时,接A相第四组的IGBT管中的两个栅极、接B相第二组的IGBT管中的两个栅极、接C相第五组的IGBT管中的两个栅极加入控制电压使其晶体管导通,外接电机随A、B相的切换而改变旋转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子式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态开关,由五组反并联二极管和IGBT管组成,一个二极管正极和一个IGBT管源极连接,而该二极管负极和另一个IGBT管漏极连接,再将由IGBT管和二极管并联组成的电路串联,IGBT管的栅极作为PLC控制信号的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子式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IGBT管由BJT和MOSFET组成,通过加正向栅极电压形成沟道,给晶体管提供基极电流,使IGBT管导通;通过加反向门极电压消除沟道,切断基极电流,使IGBT管关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子式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IGBT管与搭载的二极管采用分立元器件组合,或集成在同一个晶圆上面,实现逆向导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子式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电路中,热敏电阻安装在IGBT散热板中,调节电位器能使IC555时基电路中与电磁继电器相连的一个脚端输出控制电压,使电磁继电器得电,进而使其接入控制主电路IGBT栅极电路的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闭合使加入IGBT栅极的PLC直流控制电压为负电压,工作的IGBT从导通变为截止;待故障恢复时,PLC有直流信号电压输出,又能自动接通三相电源,使IGBT和电机投入正常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子式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利用PLC输出信号或手动人工设置信号,直流电源控制IGBT管栅、源之间的直流信号电压,从而控制主电路IGBT管导通与截止的顺序及单元数量,实现变换任意两相电源的相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子式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IC555时基电路,由二个比较器、一个基本RS触发器、一个反相缓冲器、一个三极管和三个电阻组成,将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集成在一起。
9.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子式交流接触器的电气设备切换控制技术,其特征在于当PLC输出电机正转信号时,接A相第一组的IGBT管中的两个栅极、接B相第三组的IGBT管的两个栅极、接C相第五组的IGBT管中的两个栅极加入控制电压使其晶体管导通;当PLC输出电机反转信号时,接A相第四组的IGBT管中的两个栅极、接B相第二组的IGBT管中的两个栅极、接C相第五组的IGBT管中的两个栅极加入控制电压使其晶体管导通,外接电机随A、B相的切换而改变旋转方向。
10.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子式交流接触器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热敏电阻安装在IGBT散热板中,调节电位器能使热敏电阻自动控制IC555时基电路中与电磁继电器相连的一个脚端输出控制电压,使电磁继电器得电,进而使其接入控制主电路IGBT栅极电路的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闭合使加入IGBT栅极的PLC直流控制电压为负电压,工作的IGBT从导通变为截止;待故障恢复时,PLC有直流信号电压输出,又能自动接通三相电源,使IGBT和电机投入正常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长重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长重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113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