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脉冲除尘优化处理的一体化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76464.3 | 申请日: | 2013-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9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李聪;张来斌;王瑞国;王峰;朱大伟;宋梅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开泰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46 | 分类号: | B01D46/46;B01D46/04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6217***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脉冲 除尘 优化 处理 一体化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除尘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于脉冲除尘优化处理的一体化控制器。
背景技术
含尘工业废气或产生于固体物质的粉碎、筛分、输送、爆破等机械过程,或产生于燃烧、高温熔融和化学反应等过程。除尘器广泛用于控制已经产生的粉尘和烟尘。除尘器按捕集机理可分为机械除尘器、电除尘器、过滤除尘器和洗涤除尘器等。机械除尘器依靠机械力将尘粒从气流中除去,其结构简单,设备费和运行费均较低,但除尘效率不高。电除尘器利用静电力实现尘粒与气流分离,常按板式与管式分类,特点是气流阻力小,除尘效率可达99%以上,但投资较高、占地面积较大。过滤除尘器使含尘气流通过滤料将尘粒分离捕集,分内部过滤和表面过滤两种方式,除尘效率一般为90%~99%,不适用于温度高的含尘气体。洗涤除尘器用液体洗涤含尘气体,使尘粒与液滴或液膜碰撞而被俘获,并与气流分离,除尘效率为80%~95%,运转费用较高。为此,需要一种具有运行费用低、除尘效率高、节能环保等特点的除尘系统。
现有的除尘器主要是脉冲袋式除尘器,其除尘原理:当含尘气体由进风口进入除尘器,首先碰到进、出风口中间的斜板及挡板,气流便转向流入灰斗,同时气流速度放慢,由于惯性作用,使气体中粗颗粒粉尘直接流入灰斗,起到预收尘的作用。进入灰斗的气流随后折而向上通过内部装有金属骨架的滤袋粉尘被捕集在滤袋的外表面,净化后的气体进入滤袋室上部清洁室,汇集到出风口排出。但是,在含尘气体通过滤袋净化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增加而积附在滤袋上的粉尘越来越多,增加滤袋阻力,致使处理风量逐渐减少,为了正常工作,需要控制阻力在一定范围内(140--170毫米水柱),因此,必须对滤袋进行清灰。脉冲袋式除尘器是指通过喷吹压缩空气的方法除掉过滤介质(布袋或滤筒)上附着的粉尘。现在,脉冲除尘器多为新的袋式滤件除尘器,也称为布袋除尘器。目前布袋除尘器上的反吹清灰系统种类较多,控制方式也不尽相同。国内除尘控制上主要针对布袋脉冲控制来讲的,如果考虑到节能,则需要对风速进行控制,这就需要构建一个优化控制装置。
现有的布袋除尘器基本上都用脉冲控制器对布袋进行清洗控制,基本上都没有实现节能控制。虽然有些利用PLC加配上位机和压力传感器等分散仪器来构建集散控制系统,在算法上采用优化控制,但是,该系统庞大,需要多类技术人员配合,软硬件成本高,且不易推广。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脉冲除尘优化处理的一体化控制器,其不仅能够优化控制除尘过程,达到节能且降低设备损耗的目的,而且具有成本低、功能强、高节能和安装方便等特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脉冲除尘优化处理的一体化控制器,包括壳体,其特征是,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电路主板上的中央处理器、电源模块、存储模块、时钟模块、模拟量输入模块、开关量输入模块、雨量检测电路、动作电流检测模块、转速转矩检测模块、控制信号输出模块、I/O输出电路、PWM输出电路、整流模块、滤波模块、IPM(智能功率)模块、显示信号输出电路、通讯接口电路、GPRS通讯模块和Zigbee通信模块,以及设置在壳体上的显示模块和键入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存储模块、时钟模块、模拟量输入模块、开关量输入模块、雨量检测电路、电机参数检测模块、转速转矩检测模块、控制信号输出模块、I/O输出电路、PWM输出电路、显示信号输出电路、通讯接口电路、GPRS通讯模块和Zigbee通信模块分别与中央处理器连接,所述的整流模块、滤波模块和IPM模块依次串联,所述IPM模块的控制端与PWM输出电路连接,所述显示模块与显示信号输出电路连接,所述键入模块与开关量输入模块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开泰工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开泰工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64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