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72555.X | 申请日: | 2013-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75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林家正;林郁喆;洪崇庭;陈国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3/44 | 分类号: | H01Q3/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史新宏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移动装置,特别是关于可改善天线频宽和天线效率的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达,移动装置在近年日益普遍,常见的例如:手提式计算机、移动电话、多媒体播放器以及其它混合功能的携带型电子装置。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移动装置通常具有无线通讯的功能。有些涵盖长距离的无线通讯范围,例如:移动电话使用2G、3G、LTE(Long Term Evolution)4G系统及其所使用700MHz、850MHz、900MHz、1800MHz、1900MHz、2100MHz、2300MHz以及2500MHz的频带进行通讯,而有些则涵盖短距离的无线通讯范围,例如:Wi-Fi、Bluetooth、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以及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系统使用2.4GHz、3.5GHz、5.2GHz和5.8GHz的频带进行通讯。
在小型化移动装置中,由于用以无线通讯的天线和其它金属元件非常靠近,又多个天线之间彼此也会产生相互干扰,故往往对天线的效能产生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装置,包括:一主要天线;以及一发夹形部,靠近该主要天线,并大致为一U字形,其中,该发夹形部用于增加该主要天线的频宽和天线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2A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2B是显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3A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3B是显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4A是显示主要天线的电压驻波比图;
图4B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装置的主要天线的电压驻波比图;
图4C是显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装置的主要天线的电压驻波比图;
图5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6是显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装置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00、200、250、300、350、500、600~移动装置;
110、210~主要天线; 120、220、320~发夹形部;
181、184~馈入点; 182、183~接地点;
190、290~信号源; 214~调整部;
215~开孔; 216~馈入部;
218~延伸支路; 221、321、322~发夹形部的开路端;
222~发夹形部的接地端; 510~边框;
515~背盖; 520~壳体;
610~介质基板; D1~主要天线和发夹形部之间的距离;
FB1~频带; GND~接地电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装置100的示意图。移动装置100可以是一智能型手机(Smart Phone)或是一平板计算机(Tablet Computer)。如图1所示,移动装置100至少包括一主要天线110和一发夹形部(Hairpin Element)120。主要天线110的种类并无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主要天线110可以是一平面倒F形天线(Planar Inverted F Antenna,PIFA)、一单极天线(Monopole Antenna)、一循环天线(Loop Antenna)、一补钉天线(Patch Antenna)、一印刷式天线(Printed Antenna)、一芯片天线(Chip Antenna),或是一雷雕天线(Laser Direct Structuring Antenna)。发夹形部120可以用一导体材质制成,例如:银、铜、铁,或是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25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