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碱炉烟气碳化白泥的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69764.9 | 申请日: | 2013-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72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陈金山;周祖文;李爱萍;李望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岳阳林纸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F11/18 | 分类号: | C01F11/18 |
代理公司: | 岳阳市大正专利事务所 43103 | 代理人: | 皮维华 |
地址: | 414002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烟气 碳化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碱回收炉烟气碳化回收白泥的工艺。
背景技术
我国碱回收白泥折干量现在每年达到了250万吨,大多数的处理方式是采取外运填埋或者直接排放,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日益突出。而碱回收白泥制备轻质碳酸钙项目属于典型的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完全符合国家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政策和导向。从生态方面来看,目前我国沉淀轻钙的生产规模接近300万吨,而白泥轻钙项目可以有效地缓解碳酸钙矿山资源的开采规模和速度。从社会方面来看,碱回收白泥回收轻钙可以彻底消除白泥产生的二次污染。从经济方面来看,现在市场上轻钙每吨700元,白泥回收轻钙的成本每吨约310元,可见白泥制轻钙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和利润空间。在这310元成本中,外购商品二氧化碳的成本占46.5%,而碱回收炉排放的烟气主要成份为二氧化碳、少量的二氧化硫和碱尘颗粒物,污染大气,如果将碱炉烟气处理后代替商品二氧化碳作碳源,既可以进一步降低白泥制轻钙成本,又可减少碱炉烟气排放产生的污染。每生产一吨碱,产生约3.5吨二氧化碳和1.25吨白泥,而白泥制轻钙每吨只需约200公斤CO2。
白泥制轻钙由于能够消除污染、创造利润,因此越来越受到制浆厂造纸的
青睐,但真正把白泥回收轻钙质量搞好的厂子还不多,其中一个因素是PH值控制不好,残余氧化钙碳化不彻底,影响纸张加填和施胶。
现在控制白泥轻钙PH值的方法是:外购商品二氧化碳,将解絮过筛后的白泥放入碳化罐,然后通入外购的二氧化碳,当白泥PH值降到10.0时,停止通入二氧化碳,碳化终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碱炉烟气做碳源,碳化成本低、及很好控制白泥轻钙PH值的碳化白泥的工艺。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碱回收炉烟气碳化回收白泥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①用引风机将经过静电除尘后的碱回收炉烟道气引出,引气口设在碱回收炉的水平烟道;
②引出的碱炉烟气送至碱炉烟气净化塔净化,水洗至SO2含量30ppm以下;
③ 将解絮前槽的白泥浓度调节至16%—20%,净化好的碱炉烟气分别送至解絮前槽、解絮机胸腔及解絮后送成品槽的管道内与白泥进行碳化;其中解絮前槽白泥的碳化终点PH值为10.0,当解絮前槽白泥PH值下降到10.0时,关闭解絮前槽烟气进气阀门;成品槽成品白泥的碳化终点PH值为9.5,当成品槽内白泥PH值下降到9.5时,关闭烟气进入成品槽前管道内的阀门。
本发明步骤②中的洗涤水为偱环使用,当洗涤水的PH值升至9.0时,送至稀白液槽,偱环水槽重新装入洗涤水。
所述碳化压力为2.0—4.0kg/cm2,碳化温度为35℃—45℃。
所述解絮机胸腔碳化时,烟气和白泥都是从解絮机底部进料。
本发明的烟气流量大小可以调节,整个白泥的碳化为间歇性碳化,即碳化好一槽送走一槽。
由于一个白泥颗粒是由很多个白泥小颗粒絮集在一起的,只有经过白泥解絮机的解絮,才能将这些白泥小颗粒一一分开。本发明选择在解絮前、解絮中、解絮后三点进行碳化,可以避免白泥包裹氧化钙、影响纸张的加填和施胶等。
本发明利用碱炉烟气做碳源,将碳化分散在三点进行,净化后烟气中二氧化硫含量≤30ppm,是一种碳化成本低、及很好控制白泥轻钙PH值的碳化白泥的工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实例采用图1中所述的工艺流程:
1、碱炉烟气净化:
开启引风机将碱炉烟气从碱炉水平烟道引出、送至碱炉烟气净化塔,同时开启偱环水泵,碱炉烟气从净化塔底部进入、洗涤水从塔顶往下喷淋。经喷淋洗涤后的碱炉烟气调节压力至2.0—4.0kg/cm2,分三个支路分别送至解絮机前槽、解絮机胸腔及解絮后白泥输送至成品槽的管道内进行碳化。
2、白泥碳化:
将解絮前槽的白泥浓度调节至16%—20%,这时的温度约为35℃—45℃。打开三个碳化点的碱炉烟气进气阀开始碳化。在碳化过程中观察解絮前槽和成品槽的在线PH值计数据,当解絮前槽白泥PH值下降到10.0时,关闭解絮前槽烟气进气阀门;当成品槽内白泥PH值下降到9.5时,关闭烟气进入成品槽前管道内的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岳阳林纸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岳阳林纸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97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