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温固化干燥室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68321.8 | 申请日: | 2013-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6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汪群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三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21 | 分类号: | H01M4/21;H01M4/16;B65G13/04;B65G1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03 | 代理人: | 尹振启 |
地址: | 214242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温 固化 干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温固化干燥室。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一直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电池,其产值及销售额占二次电池的70%,《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鼓励类:十六 轻工第13项)高容量密封型免维护铅酸蓄电池被列为高技术绿色电池产品制造。我国近几年仍以超过30%的年增长速度快速增长,2010年中国产值达到2162亿元,国内现仍有2700多家铅酸蓄电池厂。但是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中铅烟、铅尘、硫酸雾和酸水对周边环境污染很大。近日,《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得到国务院批复,国家环保部环境监察局专门成立铅酸蓄电池整治工作督查组,加大铅酸蓄电池企业整治力度;工信部随后出台了《电池行业清洁生产实施方案》,今年3月22日,国家工信部、环保部、电池协会在北京召开铅酸蓄电池清洁生产产业升级会议,会议提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着力提高装备技术和工艺技术以及相应的配套环保设施,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我国铅酸蓄电池的生产方式不断的完善,制造水平不断提升,电池能量、循环寿命、性能一致性、使用安全性和环保性不断提高。固化干燥技术发展较慢,缩短蓄电池的固化时间,在长期的探索和研制中找出了一些有规律的经验,但我国的专利技术和国外的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高温固化干燥是铅酸蓄电池工业生产线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一直以来,铅酸蓄电池生产中高温固化过程被认为是“高耗能、高耗时”的落后生产线,现有技术中,铅酸蓄电池在高温固化干燥室内的堆放还是完全依靠人工来操作,其效率低,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但随着市场对蓄电池需求的稳步增长,尤其是中国蓄电池产能在国际市场占据的份额不断扩大,对先进、环保、高效率、低能耗的蓄电池生产装备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特别是个别国外的装备生产企业垄断技术和市场的情况下,进口设备成本居高不下,高温固化干燥技术国产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温固化干燥室,其采用全新设计的输送辊道,提高运送电池的效率,提高了操作方便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高温固化干燥室,包括固化干燥室本体和输送辊道,输送辊道设置在固化干燥室本体的地板上,输送辊道包括设置在固化干燥室本体门外的第一输送辊道和设置在固化干燥室本体内部的第二输送辊道,第一输送辊道和第二输送辊道均设置有沿前后方向排列的若干个辊筒、控制辊筒运转的驱动电机,固化干燥室本体的最内侧设置有感应开关,电池在辊筒上输送至固化干燥室本体最内侧触发感应开关,感应开关将控制驱动电机停止工作。
进一步,所述第一输送辊道和第二输送辊道上沿左右方向并排设置有两列所述辊筒。
进一步,所述第一输送辊道和第二输送辊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个所述驱动电机,每个驱动电机驱动一列所述辊筒运转;所述驱动电机为蜗轮蜗杆减速机。
进一步,所述第一输送辊道和第二输送辊道的中部均设置有中间座,所述驱动电机的传动轴的外端安装在中间座上。
进一步,所述辊筒套装在所述传动轴上。
进一步,所述辊筒上靠近所述输送辊道侧边的端部固定设置有链轮,同一列的若干个所述辊筒之间通过设置在各自链轮上的链条相互连接传动。
进一步,所述链轮为双排链轮。
进一步,所述输送辊道的左侧、右侧及中部分别设置有左限位杆、右限位杆和中间限位杆,三种限位杆均设置有所述辊筒的上部,以限制所述辊筒沿垂直方向上的运动量。
进一步,所述中间限位杆设置所述中间座上。
进一步,所述感应开关包括光电开关,以及依次连接的触杆、限位档杆、连杆和开关杆,触杆设置在在所述固化干燥室本体最内侧,开关杆的端部设置有触发端,该触发端与光电开关相对应,所述电池输送至所述固化干燥室本体最内侧后推动触杆,触杆依次带动限位档杆、连杆和开关杆,使触发端触发光电开关。
本发明通过设置输送辊道,方便了电池的输送,提高了电池的输送效率,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输送辊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输送辊道主视图;
图4为输送辊道安装在固化干燥室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A-A向剖视图;
图6为图3中B-B向剖视图;
图7为图4中C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三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三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83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冲压打端机构
- 下一篇:一种改善激光掺杂SE电池激光损伤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