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稀土合金铁锅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162223.3 | 申请日: | 2013-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9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政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穗宏立厨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6/02 | 分类号: | A47J36/02;C22C33/0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2106 | 代理人: | 陈镕坚 |
地址: | 556500 贵州省黔***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稀土 合金 铁锅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房用具,进一步来说,涉及一种稀土合金铁锅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铁锅是我国家庭厨房必不可少的烹调用具,中国铁锅有很长历史,使用铁锅有利于身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中国铁锅。但是现有技术的铁锅存在易锈,使用寿命不长,外形不美观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人们提出了一些新的工艺和方法,如申请号96105232.5“豪华型营养铁锅及其制造工艺”, 申请号91103394.7“球墨铸铁压力锅及其制造方法”, 申请号92106603.1“铸铁锅防锈处理的工艺方法”, 申请号8610889.8“一种营养铁锅”等,它们都有其优点,但仍然有其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实用、有效的一种稀土合金铁
锅及其生产方法,以增加铁锅的使用寿命,使之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本发明的一种稀土合金铁锅及其生产方法, 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一)使用中频炉熔炼铸铁,使铁水出炉温度为1400℃以上;
(二)将稀土硅铁合金破碎到2~6mm,并预热至60℃;
(三)将上述稀土硅铁合金块放入铁水包后再冲入上述铁水,并进行搅拌与扒渣;稀土硅铁合金加入量(重量比)为0.3~1.8%;
(四)铁水干净后即可浇铸:压铸模预热后将铁水注入凹模,再将上锅模压下加压成形制成铁锅;
(五)待模中铁锅已冷硬后取出铁锅,作机械精抛磨光清理;每压铸一口锅后应进化刷模处理,清理挂渣,使模干净,待涂料水分蒸发完毕后预热,再压铸下一口锅;
(六)再将铁锅送入电炉中,加热到270~330℃,并喷涂以食用植物油,使其在锅体上形成油膜,使油分子渗入锅体;
(七)取出铁锅,检验。
稀土硅铁合金加入量视其稀土含量,铁水中硫的高低,其它杂质的量和铸件的壁厚等而有不同,稀土硅铁合金加入可减少硫和某些杂质的不利作用,有利于石墨球化,铸件的机械性能和物理化学性能均有所提高,以至达到突变。
本发明的稀土铁锅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抗炸裂性好,不易生锈,使用寿命长,使用稀土铁锅有利于身体健康;本发明方法可操作性很强,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发明方法适用于铁锅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某有限责任公司采用本发明的一种稀土合金铁锅及其生产方法, 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一)使用中频炉熔炼铸铁,使铁水出炉温度为1400℃以上;
(二)将稀土含量23~26%的牌号FeSiRE24稀土硅铁合金破碎到2~6mm,并预热至60℃;如粒度过大,稀土硅铁合金不易溶化,部分稀土硅铁合金浮在铁水表面,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如残留在铁锅内部,会造成夹杂物,影响铁锅质量;如粒度过小,会使其烧损;
(三)将上述稀土硅铁合金块放入铁水包后再冲入上述铁水,并进行搅拌与扒渣;牌号FeSiRE24稀土硅铁合金加入量(重量比)为0.3~0.6%;用较大浇包时,包内须放少量稻草灰或铁锅片覆盖,以减少稀土硅铁合金的烧损。
(四)铁水干净后即可浇铸:压铸模预热后将铁水注入凹模,再将上锅模压下加压成形制成铁锅;
(五)待模中铁锅已冷硬后取出铁锅,作机械精抛磨光清理;每压铸一口锅后应进化刷模处理,清理挂渣,使模干净,待涂料水分蒸发完毕后预热,再压铸下一口锅;
(六)再将铁锅送入电炉中,加热到270~330℃,并喷涂以食用植物油,使其在锅体上形成油膜,使油分子渗入锅体内壁10~20丝;
(七)取出铁锅,检验。
采用本发明后提高了铁锅的成品率,减轻了铁锅重量,提高了铁锅的使用寿命,节约生产成本,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穗宏立厨具有限公司,未经三穗宏立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22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