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1310161555.X | 申请日: | 2013-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2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杨德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德宁 |
主分类号: | C03C13/00 | 分类号: | C03C13/00;C03B37/0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3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以及 复合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纤维、其制备方法,该玻璃纤维具有低析晶温度、高强度、低粘度特征。该玻璃纤维可用于制造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背景技术
现有的玻璃纤维及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均具有一些缺陷:
1、高、中碱玻璃纤维:按重量百分比计,其成份中含氧化硅约为67%,氧化镁约1%,氧化钙约9.5%,氧化铝约5-7%,氧化钠约2-10%,氧化氟约0.5%,氧化硼约3%,氧化钡约2%。其制品的缺陷在于,生产工艺中的粘度高,生产能耗大;当玻纤直径≤9微米时,断裂强度(N/tex)差,一般都在0.4以下,所以技术效果差,有克服的必要。
2、无碱E玻璃纤维:按重量百分比计,其成份中含氧化硅约为55%,氧化镁小于2%,氧化钙大于20%,氧化铝约14%,氧化钠小于1%,氧化硼约8%。其制缺陷在于:
A、其生产工艺中的粘度高,生产能耗大,生产中有大量的硼毒气排放;
B、由于硼成份对耐火砖的侵蚀快,2年就要停产更换许多被侵蚀的耐火砖,耐火砖成本高,生产线2年寿命太短;
C、当玻纤直径≤9微米时,断裂强度(N/tex)一般都在0.5左右,所以断裂强度效果差;有克服的必要。
3、氟玻玻璃纤维:按重量百分率计,该玻璃中氧化硅的含量约为44%,氧化钙含量约为22%,氧化镁含量约为7%,氧化铝含量为20%,氟含量约为7%,氧化钙的含量是氧化镁的含量的3倍。其缺陷在于:
A、生产中有大量的氟毒气排放,环保问题严重。所以有克服的必要。
B、由于这种高温的生产工艺,加速了氟成份对耐火砖的侵蚀,决定了每年就要停产更换许多被侵蚀的耐火砖,要对生产线进行冷修;耐火砖替换又成本很高,加上生产线每年要停产的寿命太短,更推高了总成本。
4、中国的S级高强玻璃纤维:按重量百分比计,其成份中含氧化硅约为63%,氧化钙约为0.3%,氧化镁约14%,氧化铝约25%,氧化硼约2%;其缺陷在于:
A、当玻纤直径≤9微米时,断裂强度(N/tex)一般都在0.7-0.8左右,有克服的必要;
B、其生产工艺中这种制品的粘度太高,生产能耗太大,产量效率很低,一条线仅年产百吨左右;
C、而且其这种高温的生产工艺,加速硼成份对耐火砖的侵蚀,决定了其每年都要对生产线进行冷修;耐火砖替换又成本很高,加上生产线的寿命太短,更推高了总成本,所以有克服的必要。
5.本发明人公开了有高强度及节能减排环保和低粘度特征的玻璃纤维,申请号为201110060932.1,这项技术方案的缺陷在于:
由于技术方案中氧化钙比例偏高,其许多成份的析晶粘度为102.5(帕·秒)-102.9(帕·秒),大大高于103.0(帕·秒)玻璃纤维的成型温度。所以这只有在工艺制度上提高拉丝温度,采用特别的漏嘴冷却装置来防止拉丝过程中产生析晶失透。但这又不利于正常实现高效率的大规模产能的生产。
6、现有技术CN101580344A(中国巨石集团):①其0.7<CaO/MgO<2.2,②优选的Al2O3含量范围为15-18%(说明书5页);③而且其6个实例的氧化铝都在16%以内;(见其说明书11、12页表1、表2)反映出一种技术偏见。
7、国外的S级高强玻璃纤维:按重量百分比计,其成份中含氧化硅约为65%,氧化镁约10%,氧化铝约25%;其缺陷在于:
A、当玻纤直径≤9微米时,断裂强度(N/tex)一般都在0.9以内,强度受局限,有克服的必要;
B、生产能耗太大,产量效率很低,一条线仅年产百吨左右。
C、而且这种极高温的生产工艺,加速了对耐火砖的侵蚀,决定了其每年都要对生产线进行冷修;耐火砖替换又成本很高,加上生产线的寿命太短,更推高了总成本,所以有克服的必要。
8、对比文件:比较先有技术TW201144249A,其中实施例15其氧化铝18.7%,氧化硅的含量是氧化钙含量的4.5倍,氧化钙的含量是氧化镁的含量的1.33倍;而其19个实施例中,仅有2个氧化硅:氧化钙的含量,氧化钙:氧化镁的含量在本发明范围内,而且这2个实施例氧化铝都低于20%。先有技术TW201144249A,由于氧化铝都低于20%,存在玻璃纤维的断裂强度(N/tex)低的缺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德宁,未经杨德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15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