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性炭及其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54903.0 | 申请日: | 2013-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3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程俊校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俊校 |
主分类号: | C01B31/12 | 分类号: | C01B31/12;C01B31/10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季发军 |
地址: | 4745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性炭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改善环境吸附杂质用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活性炭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一般活性炭是用含炭量较高的物质制成,如木材、煤、果壳、骨、石油残渣等,高温加热后炭化,粉碎成合适的粒度,常常用于气体的吸附、分离和提纯,溶剂的回收,糖液、油脂、甘油、药物的脱色剂,饮用水及冰箱的除臭剂,防毒面具中的滤毒剂,还可用作催化剂或金属盐催化剂的载体,而木材作为活性炭的主要原料,产量很大,但是不符合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各地纷纷出台了相关的保护树木的政策,然而对于木材的替代品的寻找一直都是困扰大众的问题,杏壳、核桃壳为原料作出的活性炭首先需要除去仁,完整去仁工艺复杂,而且杏仁壳质地较软,厚度又小,在加热炭化处理的过程中烧失严重,收得率低,而且吸附效果较差。核桃壳质地较硬,但是同样存在壳厚较薄的问题,特别是核桃壳内的组成部分,更是不利于炭化吸附性能的提升,反而为增加产品中的无效部分,作为杂质又不于从中除去。
山茱萸(学名:Cornus officinalis),山茱萸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其成熟果实为中药,别名山萸肉、药枣、枣皮、蜀酸枣、肉枣、薯枣、鸡足、实枣、萸肉、药枣、天木籽、山芋肉、实枣儿;山茱萸果实外皮为药用,具有补益肝肾,固涩精气的功效;山茱萸在除去果肉以后,果核就扔掉了,作为一种木质非常坚硬的果核,扔掉特别可惜,山茱萸分布于北温带,亚热带的高山地区,主产于中国、日本、韩国、英国、美国等国家,在我国,主产于河南、陕西、浙江、山西、山东、四川、安微、甘肃等10 多个省,山茱萸的干燥果核,其重量约为果肉的1/3,对于如此大产量的果核的利用,不仅减少了对木材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同时也减少了生物资源的浪费,在CN 102745685 A中公开了一种山茱萸果核制备活性炭工艺,将阴干的山茱萸果核粉碎,过40目筛,按照液料质量比1.5 ~ 4.0 :1称取山茱萸果核与浓度为40~65wt%的氯化锌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超声波下浸渍2~12h,移至坩埚中,放置马弗炉里450~700℃活化60~120min,冷却,用1mol/L的盐酸溶液煮沸30min,继续用1mol/L的盐酸溶液反复清洗,再用热水洗涤至中性,最后将所得活性炭样品在120℃温度下干燥12h,粉碎过200目筛得产品,山茱萸果核作为山茱萸生产的副产物,用其制备活性炭不但拓宽了制备活性炭的来源途径,而且高质量的活性炭的制作,充分实现了山茱萸的生物质资源循环利用,然而山茱萸果核上面往往会带有果肉,在没有清洗干净的情况下会影响活性炭的质量,而且采用氯化锌毒性很强且污染严重,不利于安全生产及环保要求,所以需要一种安全、稳定、环保、提高产品质量的用山茱萸果核制作活性炭的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稳定、环保和产品质量高的活性炭及其制备工艺。
一种活性炭及其制备工艺,其原料为山茱萸果核。
所述活性炭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收集去除果肉的山茱萸果核,浸入28%的醋酸溶液中浸泡2~3小时,并搅拌15~20分钟,然后清洗;
B、将清洗干净的山茱萸果核放入剥皮机进行剥皮;
C、经剥好皮的山茱萸果核放入充满氩气的烘干机中,烘干温度150~250℃,时间0.5~1.5小时;
D、将烘干的山茱萸果核放入频率为300MHZ~100GHZ的微波加热炉中,采用水蒸气进行初步活化,活化温度为850~950℃,时间0.5~1小时;
E、经过初步活化的山茱萸果核放入充满氩气冷却室进行冷却;
F、采用浓度70%~75%碳酸钾和75%~85%碳酸钠按1.5:1~4:1混合的溶液进行浸泡冷却后的山茱萸果核,放入频率为300MHZ~100GHZ的微波加热炉进行再次活化,活化温度为500~600℃,时间0.5~1小时;
G、将所得山茱萸果核放入充满氩气的冷却室冷却到室温,加入5%的盐酸进行浸泡,然后用去离子水清洗至中性;
H、将所得产品在充满氩气保护的烘干机中烘干后,粉碎成需要粒度或直接包装。
所述烘干机为微波烘干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俊校,未经程俊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49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