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轮毂轴承孔的同轴度检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51405.0 | 申请日: | 2013-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7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谢飞;程鹏;黄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252 | 分类号: | G01B5/25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轮毂 轴承 同轴 度检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具,更准确地说,涉及一种汽车轮毂轴承孔的同轴度检具。
背景技术
汽车前轮毂轴承孔同轴度是前轮毂加工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与汽车的行驶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轴承孔同轴度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们常用的检测方法是用专用的检测夹具将前轮毂装夹好后在三坐标上进行检测,该方法投资大,检测过程繁琐,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做保障,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检测精度高,操作简单方便可靠的检具用于在线检测显得尤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方便的汽车轮毂轴承孔的同轴度检具。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轮毂轴承孔的同轴度检具,包括底座总成,所述底座总成上固定有一用于套装待检测轮毂的定位轴,所述底座总成还转动连接一测量杠杆,所述测量杠杆一端伸入待检测轮毂的轴承孔内,并和轴承孔内壁贴合,所述测量杠杆的另一端将其力矩传递给固装在底座总成上的仪表的测量头。
优选的是,所述底座总成包括用于固定定位轴的底座,还包括安装在底座上的支座,所述支座的自由端转动连接一支架,所述测量杠杆转动连接于该支架上;还设有一使支架停留在测量工位上的限位装置。
优选的是,所述限位装置为设置在支座上的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和支架的配合关系如下:在支架的测量工位,所述限位螺栓的自由端头支撑着支架的下端。
优选的是,所述限位螺栓上还设有用于调整及紧固限位螺栓和支座的调节螺母。
优选的是,所述支架的端头设有一U形连接部,所述U形连接部套在支座的自由端并和其转动连接。
优选的是,还设有用于防止支架在离开测量工位的方向上过度转动的第二限位装置。
优选的是,该第二限位装置为固装在支座上的用于支撑U形连接部侧壁的档销。
优选的是,所述支架的自由端的上端设有向上的用于固定仪表的凸起部,下端设有向下倾斜的用于转动连接测量杠杆的斜楔部,所述测量杠杆的一端和仪表的测量头在测量时接触配合。
优选的是,所述仪表为千分表或百分表。
优选的是,所述定位轴倾斜地安装在底座上。
本发明的检具在工作的时候,将待检测轮毂套入定位轴上,通过调整限位螺栓,使得测量杠杆的下端和轴承孔的内壁贴合,同时测量杠杆的上端和仪表的测量头贴合,并将仪表预压到一定的读数,将仪表调零或清零后,转动待检测轮毂,通过测量杠杆将位移量传递给仪表的测量头,并最终在仪表上显示。本发明的检具,通过一测量杠杆将测试结果反馈给仪表,可提高测量的精度,而且结构简单可靠,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图2示出了本发明检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检具在工作时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取得的技术效果易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的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前轮毂两轴承孔均为7级精度,两孔的同轴度为Φ0.04mm,两轴承挡之间的距离为72±0.1mm。
参考图1、图2,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汽车轮毂轴承孔的同轴度检具,检具的主体结构包括底座1、支座4、支架10、千分表13、检测杠杆15和定位轴18。
底座1为整体的铸造结构,其为中空的结构,用来减轻检具的重量和材料消耗,底座1也可以焊接而成,但焊接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铸造差,用于检具的制造,本发明优先选用铸造结构。支座4可以用钢材加工而成,可用两个圆锥销3和四个内六角螺钉2固定在底座1上。支架10可通过转销8与支座4的自由端(以图1的视图方向为参考,即为支座4的上端)连接,为了使支架10能够轻松可靠的绕转销8转动,在这里通过螺钉9将转销8与支座4固定死,支架10和转销8的配合优选为间隙配合H8/g7,支架10和支座4可以没有配合要求,只要保证有间隙即可,)以便于装配。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还可以让转销8与支座4过渡配合,就不需要通过螺钉9固定了,但此方法会大大增加检具的装配难度,在此不再具体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14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料电池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单双面互换新型提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