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滚印盖章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43301.5 | 申请日: | 2013-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182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王锋;姜天信;王耀民;汤晓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K3/64 | 分类号: | B41K3/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李志刚;吴贵明 |
地址: | 264203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盖章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滚印盖章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自动盖章装置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体育馆、影剧院、俱乐部等领域用于取代人工盖章,以快速完成大批量票证的签章加盖。在自动盖章装置中,滚印盖章装置又因其盖章速度快的优势而被广泛使用。
滚印装置包括印章、印章转轴和印章辊,其中,印章包括圆弧形的印签面,印签面上设置有文字,用于在票证表面生成签章;印章安装在印章转轴上,随印章转轴同步转动;印章的印签面与印章辊配合时二者相切。工作时,使票证等需要加盖签章的介质从印章和印章辊之间穿过,驱动介质在输送通道中移动,并驱动印章随印章转轴转动,当印章转动一定角度时,印章的印签面与印章辊配合,印签面开始与介质表面接触,印签面上附着的印油转印到介质上,随着介质的移动和印章的转动,当印签面脱离介质表面后,即在介质表面上形成一个完整的签章。由于印章辊和印章均有动力驱动,通常设置印章的印签面的线速度与印章辊的线速度相等,从而避免印章的印签面与印章辊配合时,因二者速度不一致而引起的介质输送故障。
随着滚印盖章装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用户对其盖章方式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一种新的应用方式就是在一张介质的不同位置上加盖多个签章。在这种应用方式下,用户预先设置每个签章在介质上的位置,比如,如图1所示,介质沿箭头C′所示方向在滚印盖章装置的输送通道中输送,用户预先设置签章11′的起始位置到介质前端的距离为L1′,签章12′的起始位置到介质前端的距离为L2′,滚印盖章装置采用如下方法完成签章11′和签章12′的加盖:
步骤(1):当介质被送入输送通道后,控制滚印盖章装置的输送电机转动,以驱动介质前端到达签章加盖起始位置,其中,签章加盖起始位置是指印章辊与印签面相切配合的切点在输送通道中的位置。
步骤(2):开始记录输送电机转动的角度,使输送电机转动第一预设角度α1以驱动介质移动第一预设距离L1′,同时,输送电机转动预设角度时启动滚印盖章装置的印章电机驱动印章转动,以使介质移动距离L1′后,印签面与印章辊开始相切于签章11′的起始位置,即印签面沿印章转动方向的起始端点与签章11′的起始位置接触。
步骤(3):使输送电机转动预设角度α以驱动介质移动预设距离D′,其中,D′为沿印章转动方向印签面的最大弧长(以下简称印签面的弧长),该过程印章电机持续转动,由于印章的印签面的线速度与印章辊的线速度相等,因此,介质移动预设距离D′后,印签面沿印章转动方向的终止端点与印章辊配合,且印签面与印章辊相切于签章11′的终止位置,预设签章11′形成。
步骤(4):使输送电机转动第二预设角度α2以使介质移动第二距离(L2′-L1′-D′),同时,输送电机转动预设角度时启动印章电机驱动印章转动,以使介质移动第二距离(L2′-L1′-D′)后,印签面与印章辊开始相切于签章12′的起始位置。
步骤(5):重复步骤(3)以形成签章12′。
采用上述方法,根据签章在介质上的预设位置,通过记录输送电机转动的角度判断介质移动的距离,从而判定印章在介质的预设位置形成签章,但是,发明人发现,每次形成签章时,由于印签面与印章辊配合,印签面与介质表面接触时会产生摩擦力,进而会造成滚印盖章装置的电机(输送电机和/或印章电机)负载发生变化,该负载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步骤(3)中输送电机转动预设角度α时介质移动的距离不为预设距离D′,因此,会造成加盖下一个签章前,输送电机转动第二预设角度α2后,下一个签章的起始位置不能到达签章加盖起始位置,进而造成下一个签章在介质上的实际位置偏离用户预设的位置。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滚印盖章装置由于印签面与介质表面接触造成电机负载发生变化而出现签章在介质上的实际位置偏离用户预设的位置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滚印盖章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滚印盖章装置由于印签面与介质表面接触造成电机负载发生变化而出现签章在介质上的实际位置偏离用户预设的位置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33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嵌入式车辆打蜡抛光机
- 下一篇:烟渣尘集中环保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