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及其运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42276.9 | 申请日: | 2013-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1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朱志伟;李育恩;周曙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周伟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驱动 装置 及其 运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与发光二极管的驱动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照明用的交流对直流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及其运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发光二极管的应用已相当广泛,在业界常见的线性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中,无论采用的是单段驱动或多段驱动的方式,当输入电压小于某发光二极管的顺向导通电压时,通过该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将会为零。为了能够得到最佳发光效率的平均电流,势必要加大发光二极管电流,导致功率上升及温度增高的现象发生。
假设发光二极管串包含有彼此串接的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及第三发光二极管,如图1所示,于时间区间△T1、△T2及△T3内,第一发光二极管电流ILED1、第二发光二极管电流ILED2及第三发光二极管电流ILED3分别为零。由于在时间区间△T1内,第一发光二极管电流ILED1、第二发光二极管电流ILED2及第三发光二极管电流ILED3均为零,代表在时间区间△T1内,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及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均不会发光,导致发光二极管串会产生约120赫兹的闪烁(flicker)现象。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及其运作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为一种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在此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包含电源、至少一发光二极管串、发光二极管控制单元及输入电压侦测电路,至少一发光二极管串耦接电源且包含彼此串接的复数个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控制单元耦接至少一发光二极管串,用以控制复数个发光二极管的运作。
输入电压侦测电路分别耦接至复数个发光二极管中的彼此串接的至少一发光二极管的两端,用以判断输入电压是否低于发光二极管导通电压,输入电压侦测电路包含充电电容,用以于至少一发光二极管串导通时进行充电。若输入电压侦测电路的判断结果为是,输入电压侦测电路控制具有充电电压的充电电容对至少一发光二极管串进行放电。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为一种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运作方法。在此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运作方法用以运作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包含一电源、至少一发光二极管串、一发光二极管控制单元及一输入电压侦测电路。至少一发光二极管串包含彼此串接的复数个发光二极管,输入电压侦测电路分别耦接至复数个发光二极管中的彼此串接的至少一发光二极管的两端。
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运作方法包含下列步骤:(a)发光二极管控制单元控制复数个发光二极管的运作;(b)输入电压侦测电路判断输入电压是否低于发光二极管导通电压;(c)若输入电压侦测电路的判断结果为是,输入电压侦测电路控制具有充电电压的充电电容对至少一发光二极管串进行放电。
相较于现有技术,根据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及其运作方法通过输入电压侦测电路侦测输入电压是否已下降至低于发光二极管导通电压,若是,控制经充电后具有电容电压的充电电容对部分的发光二极管进行放电,使得部分的发光二极管仍有电流通过并持续发光,而不至于如同现有技术一样在某些时间区间内完全没有任何发光二极管串发光。因此,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能够有效地改善现有技术中的发光二极管串所发生的闪烁(flicker)现象,亦能增加每个交流电周期的发光二极管串的发光效率。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发明详述及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发光二极管串所包含彼此串接的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及第三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二极管电流的时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串所包含彼此串接的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及第三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二极管电流的时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运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运作方法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运作方法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S10~S38:流程步骤
△T1、△T2、△T3、△T3’:时间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瑞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22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