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密合性评价方法、评价用试验片及其制作模具、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34746.7 | 申请日: | 2013-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111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前田将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住友电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215021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合性 评价 方法 试验 及其 制作 模具 制作方法 | ||
1.一种密合性评价用试验片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
具备相互组装的第一模具部和第二模具部,
所述第一模具部具有第一空洞部,所述第一空洞部划定由树脂组合物构成的成形物的形状,
所述第二模具部具有第二空洞部,在所述第二空洞部的内部配置通过所述成形物一体成形而与所述成形物一起构成密合性评价用试验片的密合对象物,
所述第一空洞部与所述第二空洞部相互连通,
所述第一模具部具有作为该第一模具部的所述第二模具部侧的面的第一相对面,
所述第一空洞部形成为与所述第一相对面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大于与所述第一相对面平行的方向上的尺寸的长的形状,并且,
所述第一空洞部形成为所述第一模具部的所述第一相对面侧的下端开口尺寸大于与所述第一相对面相反的一侧的上端开口尺寸的方锥台形状,
所述第二模具部具有第二相对面,该第二相对面相对于所述第一空洞部和所述第一相对面夹着所述第二空洞部而相对,且与配置于所述第二空洞部中的所述密合对象物的所述第一空洞部侧的相反侧的面抵接,
所述第二模具部构成为:在所述第一相对面与所述第二相对面的相对间隔变化的方向,所述第二相对面的位置能够改变,
在所述第一模具部和所述第二模具部中的任意一个形成有定位用孔,
在所述第一模具部和所述第二模具部中的任意另一个形成有通过插入所述定位用孔而将所述第一模具部和所述第二模具部相互定位的定位用突起,
所述密合对象物为晶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合性评价用试验片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模具部具备:
导入侧模具,其具有导入所述树脂组合物的导入口;和
中间模具,其配置于所述导入侧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部之间,
所述中间模具具有所述第一空洞部,
在所述导入侧模具和所述中间模具之间,形成有将所述树脂组合物从所述导入口向所述第一空洞部引导的流道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合性评价用试验片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模具具有:对在与所述导入口相对的位置形成的树脂滞留处的形状进行划定的树脂滞留处形成凹部;与所述树脂滞留处形成凹部连通且划定所述流道部的形状的流道形成槽;多个所述第一空洞部;和通气孔形成槽,其对将空气从各个所述第一空洞部排出至所述第一模具部的外部的通气孔的形状进行划定。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密合性评价用试验片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模具部形成有定位用孔,
在所述第二模具部形成有通过插入所述定位用孔而将所述第一模具部和所述第二模具部相互定位的定位用突起,
所述定位用孔贯通所述中间模具并且形成至所述导入侧模具的内部,
所述定位用突起以贯通所述中间模具并且进入所述导入侧模具的内部的方式,插入所述定位用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合性评价用试验片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模具部构成为:所述第二相对面在所述第一相对面与所述第二相对面的相对间隔变化的方向能够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密合性评价用试验片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模具部具备:
主模具;和
相对于所述主模具可动的可动模具,
所述主模具具有:面向所述第一模具部侧的第一面;面向所述第一面的相反侧的第二面;和第一贯通孔,其从所述第一面贯通至所述第二面,并且其一部分构成所述第二空洞部,
所述可动模具具有从所述第二面侧插入所述第一贯通孔内的插入部,
所述插入部的所述第一模具部侧的面为所述第二相对面,
通过调节所述插入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插入深度,能够调节所述第一相对面与所述第二相对面的相对间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住友电木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住友电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3474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