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壁管弯曲装置及其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133801.0 | 申请日: | 2013-04-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03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 发明(设计)人: | 刘艳光;李振河;韩红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兴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7/04 | 分类号: | B21D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 代理人: | 刘月娥 |
| 地址: | 056107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壁 弯曲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薄壁管弯曲技术领域,特别是提供了一种薄壁管弯曲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薄壁管弯曲的方法多种多样,多数的的弯曲器在薄壁管弯曲过程中都会造成管壁的褶皱和破裂,而且安装拆卸繁琐,在一些安装位置狭小的地方无法使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简单、省力、低成本,不受使用场所限制的薄壁管弯曲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壁管弯曲装置及其方法,实现了简单、省力、低成本。
本发明包括:手柄1、固定轮2、连接板3、蝶形螺母4、防滑套5。其中:固定轮2与手柄1之间通过花键连接固定,可以起到固定牢固的作用并且拆卸简单,可以快速的更换不同型号的模型。固定轮2上卡槽A可以起到固定薄壁管和防止薄壁管褶皱作用。固定轮2上采用凹形槽设计,凹形槽的尺寸按照需要弯曲管材的尺寸选择,在使用时两个固定轮2凹槽形成的孔B和需要弯制的管材外径一致,这样使用时可以防止薄壁管由于受到挤压而产生的变形和破裂。固定轮2上刻有度数,可以精确的控制弯曲的角度。固定轮2用连接板3连接,通过蝶形螺母4固定。手柄1上装有塑胶防滑套5,便于持握,可以防止在操作时滑脱,保证人身的安全。
本发明所述的固定轮2上卡槽A采用符合需要弯曲管材外径的弧面卡槽设计,有效防止薄壁管在弯曲时产生褶皱;固定轮2的凹形槽采用滑槽设计;固定轮2表面上刻有度数。能控制弯曲0°~180°的弯管。
本发明的薄壁管的弯曲方法是使用时两个固定轮2上的任意刻度相对,铜管7通过与弯曲器6中间的孔B,铜管7卡在固定轮2上的卡槽A上,转动手柄1,通过两个固定轮2的相对滑动,使铜管7弯曲,通过固定轮2上的度数来控制铜管7的弯曲角度。
本发明提供的薄壁管弯曲装置具有如下特点:
1、此装置可以弯曲Φ3mm~Φ20mm的厚度为0.5~1.0mm的薄壁管。
2、此弯曲装置可以实现在线对薄壁管按照需求进行弯制。
3、此弯曲装置零件数量少且可以互换,组装、拆卸简单方便,使用中无故障,免维护。
4、此弯曲装置不受使用场所的限制,可以在狭小的空间里使用。
5、此弯曲装置上刻有度数,可以控制弯曲0°~180°的弯管。
6、手柄和固定轮之间采用花键形式连接固定,可以实现快速更换模型。
7、手柄上装有防滑套,可以防止在使用过程由于滑脱造成的伤害。
8、固定轮上的滑槽结构和卡槽结构,可以防止薄壁管管壁在弯曲时由于受管壁失稳造成褶皱和截面产生椭圆。
9、手柄的上下布置可以避免手柄在弯制过程中上下碰撞。
10、连接板上的留有的孔可以直观的观察管材弯曲的角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薄壁管弯曲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薄壁管弯曲装置的轴测图。
图3是本发明固定轮2的轴测图。
图4是本发明薄壁管弯曲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轴测图。
图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中,手柄1、固定轮2、连接板3、蝶形螺母4、防滑套5、弯曲器6、铜管7。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包括:手柄1、固定轮2、连接板3、蝶形螺母4、防滑套5。其中:固定轮2与手柄1之间通过花键连接固定,可以起到固定牢固的作用并且拆卸简单,可以快速的更换不同型号的模型。固定轮2上卡槽A可以起到固定薄壁管和防止薄壁管褶皱作用。固定轮2上采用凹形槽设计,凹形槽的尺寸按照需要弯曲管材的尺寸选择,在使用时两个固定轮2凹槽形成的孔B和需要弯制的管材外径一致,这样使用时可以防止薄壁管由于受到挤压而产生的变形和破裂。固定轮2上刻有度数,可以精确的控制弯曲的角度。固定轮2用连接板3连接,通过蝶形螺母4固定。手柄1上装有塑胶防滑套5,便于持握,可以防止在操作时滑脱,保证人身的安全。
以薄壁铜管Φ10*0.5mm为例,图中的弯曲器6为本发明对象。
工作原理:图3中的铜管7为薄壁铜管,使用时两个固定轮2上的任意刻度相对,铜管7通过与弯曲器6中间的孔B,铜管7卡在固定轮2上的卡槽A上,转动手柄1,通过两个固定轮2的相对滑动,使铜管7弯曲,通过固定轮2上的度数来控制铜管7的弯曲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兴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兴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338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