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面显示模块及增加显示亮度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130408.6 | 申请日: | 2013-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4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沈玟璋;曾绪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9F9/33;F21V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面 显示 模块 增加 亮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模块及提升显示效果的方法,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面显示模块及增加显示亮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透明显示器(transparent display)是指显示器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穿透性,能够清楚地显示面板后方的背景。透明显示器适用于建筑物窗户、汽车车窗与商店橱窗等多种应用。除了原有的透明显示功能以外,还具有未来可能作为资讯显示器的发展潜力,因而备受市场关注。
以用于建筑物窗户的透明显示器为例,其是以环境光束做为背光源,而让使用者可看到显示器所显示的画面。然而,环境光束的强度并非使用者所能控制的,若外界光线不足将造成显示器的亮度过低,则使用者便无法清楚地看到显示器所显示的画面。换言之,现有的透明显示器(即双面显示器)有亮度不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面显示模块,其可改善现有双面显示器显示亮度不足的问题。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显示亮度的方法,可有效增加显示亮度。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面显示模块,其包括穿透式显示面板、至少一透光导光元件以及至少一光源。穿透式显示面板具有第一显示面以及与第一显示面相对的第二显示面。第一显示面位于透光导光元件与第二显示面之间。光源配置于透光导光元件旁且适于发出光束。透光导光元件引导光束经第一显示面进入穿透式显示面板。光束进入穿透式显示面板后自第二显示面离开穿透式显示面板。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前述的透光导光元件包括透光导光膜。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前述的透光导光膜直接贴附于第一显示面上。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前述的透光导光元件的光通过率实质上大于或等于98%。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前述的双面显示模块可进一步包括固定结构。固定结构连接透光导光元件与穿透式显示面板。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前述的光源配置于固定结构中。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前述的透光导光元件具有多个光学微结构。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前述的光学微结构被参考平面所截的截面的形状包括:三角形、圆弧形或多边形,其中参考平面与第一显示面垂直。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前述的至少一光源为二光源。二光源分别配置于透光导光元件的相对两侧边。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前述的至少一透光导光元件为二透光导光元件。二透光导光元件分别配置于第一显示面以及第二显示面上。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前述的穿透式显示面板包括液晶显示面板或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
本发明提供一种增加显示亮度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穿透式显示面板,具有第一显示面以及与第一显示面相对的第二显示面。提供至少一透光导光元件,且令第一显示面位于透光导光元件与第二显示面之间。令至少一光束通过透光导光元件的引导经第一显示面进入穿透式显示面板并由第二显示面离开穿透式显示面板,以增加显示亮度。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前述透光导光元件包括透光导光膜。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前述令第一显示面位于透光导光元件与第二显示面之间的步骤为:令透光导光膜直接贴附于第一显示面上。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前述增加显示亮度的方法更包括:提供固定结构,且令固定结构连接透光导光元件与穿透式显示面板。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前述提供至少一光束的步骤为:利用至少一光源以提供至少一光束;以及令至少一光源分别配置于透光导光元件的侧边。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前述提供至少一透光导光元件的步骤为:提供二透光导光元件,且令这些透光导光元件分别配置于第一显示面以及第二显示面上。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双面显示模块及增加显示亮度的方法通过透光导光元件与光源提高双面显示模块的亮度,进而改善现有双面显示器亮度不足的问题。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双面显示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双面显示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增加显示亮度的方法的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100A:双面显示模块
110:穿透式显示面板
110a:第一显示面
110b:第二显示面
120:透光导光元件
122:光学微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304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