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敞开式车辆减速器制动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310128720.1 | 申请日: | 2013-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3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高立中;李秀杰;邱战国;屠志平;杨峥;张朴;李岱峰;高立诚;胡淼;郭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通信信号研究所;北京市华铁信息技术开发总公司;北京锐驰国铁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K7/04 | 分类号: | B61K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敞开 车辆 减速器 制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铁路驼峰车辆减速器(以下简称车辆减速器)的制动组件,该组件是由内制动钳、外制动钳、钢轨承座和联接主轴组成,主要特点是该组件具有敞开式的结构,使得车辆减速器的基本轨能够直接装入或拆出,方便施工和维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车辆减速器的制动组件也同样由内、外制动钳、钢轨承座和联接主轴组成,但是不具有敞开式的结构,而是与基本轨有联接关系,这种联接关系有两种形式:钢轨承座包容式(附图1、附图2)和制动钳凸缘悬挂式(附图3、附图4)。
这些产品的结构形式存在如下问题:
(1)每股道车辆减速器有约30组制动组件,无论是包容式或悬挂式,在车辆减速器安装施工时,都需要将基本轨逐一穿过制动组件;或者悬挂基本轨,将制动组件穿入并滑动到指定位置。基本轨长25m,制动组件约200kg,上述两种施工方式都会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
(2)钢轨承座包容式结构,在个别钢轨承座损坏时,需要打开基本轨接头,再像安装时一样逐一退出和穿入,更换非常困难。悬挂式可以个别更换,但是也会花费很多时间。
(3)由于制动组件与基本轨之间有联接关系,设备在缓解过程中,制动组件的自重冲击全部作用到基本轨上,进一步对混凝土承轨槽形成冲击,成为造成混凝土承轨槽破损的因素之一。
鉴于上述公知技术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内容。
经中国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未发现类似内容的专利。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设计人提出如下解决办法:
(1)将钢轨承座开口尺寸设计为大于基本轨轨底尺寸,同时去掉制动钳凸缘。这样,制动组件在组装之后也仍然具有敞开式的结构,基本轨可以直接装入其中。
(2)钢轨承座直接落到车辆减速器基础上,不再与基本轨发生联接关系。可以减少自重冲击。
(3)钢轨承座设计出预抬升凸台,在制动时将制动组件预先抬升一定高度,以保证制动组件与基本轨之间合理的位置关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包容式车辆减速器制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1为车辆减速器设备基础,2为外侧制动钳,3为包容式钢轨承座,4为联接主轴,5为基本轨,6为内侧制动钳;图2为包容式钢轨承座的单独示意图(也就是图1中的3);图3为悬挂式车辆减速器制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1为车辆减速器设备基础,2为外侧制动钳,3为开放式钢轨承座,4为联接主轴,5为基本轨,6为内侧制动钳;图4为内、外钳的单独示意图(也就是图3中的2、6),1为外侧制动钳,2为内侧制动钳,3所示圆圈内部分为制动钳凸缘结构;图5为本发明实例在制动位置的结构示意图,1为车辆减速器设备基础,2为外侧制动钳,3为敞开式钢轨承座,4为联接主轴,5为基本轨,6为内侧制动钳;图6为本发明实例在缓解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基础部分示意图(也就是图5中的1),1为混凝土轨枕板,2、6为曲拐,3为拉杆,4为基础垫板,5为基本轨;图8为本发明的钢轨承座示意图(也就是图5中的3),1为钢轨承座主体,2为下部绝缘垫块,3所示圆圈内部分为钢轨承座上部预抬升凸台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T·JK3-B60型车辆减速器作进一步描述。该实施例与本发明人承担的铁道部科技司“编组站车辆减速器可靠性关键技术的深化研究”项目相关。
公知的车辆减速器的制动组件不具有敞开式的结构,而是与基本轨有联接关系,这种联接关系有两种形式:钢轨承座包容式(附图1、附图2)和制动钳凸缘悬挂式(附图3、附图4)。对于包容式结构来说,从图2很明显可以看出,承座的开口尺寸比基本轨底部的宽度小得多,所以承座的安装必须是从基本轨的一端穿入。拆除的时候也同样如此。对于制动钳凸缘悬挂的形式,虽然从钢轨承座的单个零件来说具有可拆卸特征,但是,因为制动组件在出厂时已经组装在一起,组件并不具有可直接拆卸的特征。所以,以前公知的制动组件,不具有敞开式的结构。悬挂式比包容式有所改进,当个别承座损坏时,在损坏的点上可以实现拆除和重装,当然,所用的时间会比较长,不适合现场安装的施工过程。
另外,从与基本轨之间受力方面来看,由于悬挂的关系,设备在缓解过程中,设备自重的冲击全部作用到基本轨上,进一步对混凝土承轨槽形成冲击,成为造成混凝土承轨槽破损的因素之一。
鉴于上述公知技术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通信信号研究所;北京市华铁信息技术开发总公司;北京锐驰国铁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通信信号研究所;北京市华铁信息技术开发总公司;北京锐驰国铁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87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