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噪声抑制算法再收敛时间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15794.1 | 申请日: | 2013-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8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易高雄;朱晓峰;张薇;孙悦;卢玉平;胡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10L21/02 | 分类号: | G10L21/02;G10L21/02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10004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移动 终端 噪声 抑制 算法 收敛 时间 测量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噪声抑制技术,特别是关于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噪声抑制算法再收敛时间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在存在声学噪声的嘈杂环境中,噪声被移动终端的麦克风采集进去,并与用户的语音一起被传输至对方,使得移动终端用户的语音通话过程将受到噪声的影响。为了保证在嘈杂环境中得到较好的用户体验,移动终端在设计时往往采用了噪声抑制的算法来消除或者抑制进入终端麦克风的噪声信号。这些抑噪算法的性能表现依赖于算法的设计及参数的选取,因此移动终端设计者也需要客观的测试方法来调整参数并评估噪声抑制算法的性能。目前已有一些在按标准化方法模拟出来特定环境噪声中对噪声抑制算法性能的客观评估指标和方法,包括测量内置噪声抑制算法的终端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对噪声的衰减程度,含噪声语音被移动终端处理之后的语音质量,以及传输至对方用户的残留噪声的干扰程度等。
但除了这些之外,噪声抑制算法的再收敛时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因为当移动终端中进入噪声场景或遇到噪声场景有较大变化时,噪声抑制算法需要时间来适应目前所处的噪声特点,使得噪声抑制的更好。再收敛时间标示着移动终端需要多长时间才能采集到足够的噪声信息,来进入最佳的噪声抑制状态。如果噪声抑制算法的再收敛时间较长,那么在噪声抑制算法收敛之前,移动终端本身将不能很好的抑制噪声,降低移动终端用户在噪声场景中的语音通话体验。
中国专利申请102208190A公开的一种抑制非平稳噪声设备收敛时间的测量方法及装置,该专利申请在模拟出的噪声场景中,使用设计特殊的周期的平稳或非平稳噪声的测试用例,截取出最后一个周期或者最后某个或几个周期信号段作为参考信号,对准时间,用参考信号的功率或能量函数对消噪技术输出的每一段周期信号的功率或能量函数进行比较,并计算出功率比函数或能量比函数,此功率比函数和能量比函数再与一个预先设定的门限值比较,用于计算再收敛时间。
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由于该专利申请使用的参考信号并非来自于播放出来的真实噪声,在仅仅一路移动终端上行的音频信号中寻找收敛时间时,使用功率比函数或能量比函数无法准确突出移动终端抑噪算法的收敛时间点。同时由于预设的门限值不佳,也无法准确涵盖各种噪声场景,寻找到正确的再收敛时间点的成功概率不高。同时,该专利申请仅仅考虑了从安静环境进入噪声环境这种情况下的再收敛时间测试,并未考虑终端在噪声环境中进行切换时的再收敛时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噪声抑制算法再收敛时间测量方法,以通过在两种场景下同时录制抑制噪声信号及原始噪声信号,准确的测量再收敛时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噪声抑制算法再收敛时间测量方法,该方法包括:音频信号采集前端录制所述移动终端向移动终端网络模拟器发送的抑制噪声信号及麦克风从头躯模拟器采集的原始噪声信号,所述的移动终端及麦克风架设在所述的头躯模拟器上;根据所述的抑制噪声信号及原始噪声信号分别计算抑制噪声信号能量-时间曲线及原始噪声信号能量-时间曲线;根据所述抑制噪声信号随时间变化的能量曲线及原始信号随时间变化的能量曲线生成差异曲线;根据所述的差异曲线生成再收敛时间。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的差异曲线生成再收敛时间,包括:在所述差异曲线上查找能量函数的首个突变点,并计算出所述突变点距离录制起始点的时间差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突变点满足的条件是能量变化差值大于3dB。
在一实施例中,录制所述抑制噪声信号及原始噪声信号所在的测量场景包括:从安静环境到噪声环境的场景、从一噪声环境到另一噪声环境的场景。
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的测量场景为从安静环境到噪声环境的场景时,从噪声播放的同时开始录制所述抑制噪声信号及原始噪声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的测量场景为从一噪声环境到另一噪声环境的场景时,从播放所述另一噪声环境的同时开始录制所述抑制噪声信号及原始噪声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录制所述抑制噪声信号及原始噪声信号的持续时间大于20秒。
在一实施例中,录制所述抑制噪声信号及原始噪声信号的持续时间大于20秒。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另一噪声环境的持续时间长于录制所述抑制噪声信号及原始噪声信号的持续时间。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噪声抑制算法再收敛时间测量方法,可以通过在两种场景下同时录制抑制噪声信号及原始噪声信号,准确的测量再收敛时间,以有效地评估噪声抑制算法的再收敛时间。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传输研究所,未经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传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57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泡罩包装包装体
- 下一篇:基于峰值波长交流发光二极管结温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