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通道的离心压气机引气再循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99707.8 | 申请日: | 2013-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4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杨传雷;吴春雨;王银燕;冯永明;王贺春;孙永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D29/44 | 分类号: | F04D29/44;F04D17/1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船大专利事务所 23201 | 代理人: | 张贵丰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道 离心 压气 机引气 再循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涡轮增压器,具体地说是涡轮增压器的压气机。
背景技术
离心压气机使用引气再循环装置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先进的涡轮增压器中的高压比离心压气机上,它的主要作用在于拓宽离心压气机的工作范围和扩大其喘振裕度。随着离心压气机转速和压比的提高,其有效的工作范围急剧变窄,采用其引气再循环装置以后,在离心压气机流量接近喘振边界时部分气体通过抽气槽抽气,再从回流孔流入,以使离心压气机的工作范围变宽,喘振裕度增大。
引气再循环装置抽气槽的位置和大小对其工作范围的拓宽和喘振裕度的增加有决定性的影响,不同的抽气槽位置对于不同转速下的离心压气机工作范围的扩大有不同的影响,传统的引气再循环装置往往不能同时大幅度的扩宽低压比和高压比时离心压气机的工作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同时有效的拓宽离心压气机低压比和高压比情况下的工作范围和喘振裕度的多通道的离心压气机引气再循环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多通道的离心压气机引气再循环结构,包括蜗壳、机匣、叶轮,蜗壳分别与机匣、叶轮相连,蜗壳与机匣和叶轮组成的空间里安装有扩压器、主叶片、分流叶片,其特征是:机匣上设置用于引气再循环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回流通道以及第一通道回流通道的两个出口即第一通道回流孔和第一通道抽气槽,第一通道抽气槽设置在主叶片前缘和分流叶片之间,第一通道回流孔设置在主叶片前缘与机匣端部之间,第二通道包括第二通道回流通道以及第二通道回流通道的两个出口即第二通道回流孔和第二通道抽气槽,第二通道抽气槽设置在叶轮叶片出口和扩压器之间,第二通道回流孔设置在第一通道回流孔和机匣端部之间。
本发明还可以包括:
1、还包括第三通道,第三通道包括第三通道回流通道以及第三通道回流通道的两个出口即第三通道回流孔和第三通道抽气槽,第三通道回流孔位于第一通道回流孔和第二通道回流孔之间,第三通道抽气槽位于第一通道抽气槽和第二通道抽气槽之间。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本发明通过使用2条通道或者2条以上的多通道不同位置尺寸的引气再循环结构,可以同时有效的拓宽离心压气机低压比和高压比情况下的工作范围和喘振裕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发明做更详细地描述:
实施方式1:
结合图1,本发明是一种新型离心压气机引气再循环结构,包括离心压气机蜗壳1、离心压气机机匣2、离心压气机主叶片前缘3、离心压气机分流叶片前缘4、离心压气机叶轮5、离心压气机叶片扩压器6、第一通道的抽气槽7、第二通道的回流孔8、第二通道的回流通道9、第二通道的抽气槽10、第一通道的回流孔11、第一通道的回流通道12等。其主要的特征在于在主叶片前缘3和分流叶片之间4有第一通道的抽气槽,将第一通道的抽气槽选择合适的尺寸和位置可以有效的改善拓宽部分转速的工作范围,第一通道对整个工作范围的提升往往对整个离心压气机工作范围的提高程度均不一样,往往在低转速和中间转速区域提升明显,在高转速区域的提升效果一般。第二通道的抽气槽10在叶轮叶片出口和扩压器叶片6之间,根据具体的离心压气机位置稍有不同,可以将抽气槽设置在叶轮叶片出口以下的位置。第二通道的抽气槽只要根据具体的离心压气机选择合适的尺寸和位置,也可以提升整个离心压气机各转速下的工作范围,但是第二通道的引气循环装置对于离心压气机高转速时工作范围的提升效果较好,对于低转速时工作范围的提升效果一般,为了达到同时拓宽离心压气机各转速下的工作范围和喘振裕度,本实施方式选择了一种2通道的离心压气机引气再循环结构。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条通道,即第三通道,第三通道包括第三通道回流通道、第三通道回流孔和第三通道抽气槽,第三通道回流孔位于第一通道回流孔和第二通道回流孔之间,第三通道抽气槽位于第一通道抽气槽和第二通道抽气槽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97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氧化抗拉力铜包铜金属线
- 下一篇:一种测定过氧化氢含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