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雾培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营养液及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080696.9 申请日: 2013-03-13
公开(公告)号: CN103159528A 公开(公告)日: 2013-06-19
发明(设计)人: 何卫;王克秀;胡建军;谢开云;王余明;唐铭霞;卢学兰;余波;贾巍巍;刘一盛;刘可心;刘冬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何卫
主分类号: C05G1/00 分类号: C05G1/00;A23L1/304;A23L1/226
代理公司: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代理人: 龚燮英
地址: 610066 四川***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生产 马铃薯 原种 营养液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雾培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营养液及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技术主要是针对小型温室马铃薯气雾培生产原原种的营养液或者装置以及与之配合的栽培方式,并没有妥善管理生产及贮藏的有效方法,在规模化雾培生产中脱毒苗的存活率低、生产过程中病害的发生、脱毒苗的徒长以及块茎收获以后烂薯率高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有代表性的专利技术概况介绍如下。

1、CN102295480A,温室气雾培马铃薯微型种薯的营养液及栽培方法

该发明涉及一种温室气雾培马铃薯微型种薯的营养液及栽培方法。其营养液包括:NH4NO3、KNO3、KH2PO4、MgSO4·7H2O、Ca(NO3)2·4H2O、MnSO4·4H2O、H3BO3、ZnSO4·7H2O、Na2MoO4·2H2O、CuSO4·5H2O、FeSO4·7H2O、KI、Na2-EDTA和CoCl2·6H2O。马铃薯脱毒苗定植后马上开启喷雾营养液;喷雾间隔为:在幼苗定植前5d,喷雾时间为每5min喷施15s;然后将喷雾时间调整为10min喷施15s,再喷施5d;最后将喷雾时间调整为20min喷施15s。采用该发明营养液得到的马铃薯植株光合作用增强,株高、茎粗明显高于当时技术,矿质元素含量明显提高,最终产量和品质都优于其他现有技术,不仅使马铃薯植株处于较适宜的生长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了马铃薯的生产潜力,解决马铃薯核心小薯生产周期长、单粒重量低、单株结薯数量少等问题。减少了生产成本,增加了营养液的有效性。

2、CN101781148A,马铃薯喷雾栽培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

该发明包括母液A、母液B、母液C、母液D和母液E,所述母液A包括下述重量体积比的原料:硝酸钾30-40g/L,磷酸二氢钾20-30g/L,七水硫酸镁35-40g/L,三水乙二胺四乙酸铁钠4.0-5.0g/L,余量为水;母液B包括下述重量体积比的原料:四水硝酸钙45-55g/L,余量为水;母液C包括下述重量体积比的原料:碘化钾0.8-0.9g/L,硼酸6.0-7.0g/L,四水硫酸锰22-23g/L,七水硫酸锌8.0-9.0g/L,二水钼酸钠0.2-0.3g/L,六水氯化钴0.025-0.03g/L,五水硫酸铜0.02-0.03g/L,余量为水;母液D包括下述重量体积比的原料:尿素100-200g/L,余量为水;母液E包括下述重量体积比的原料:磷酸二氢钾100-200g/L,余量为水。

3、CN1207866A,马铃薯无基质喷雾栽培方法及设备

该发明属于马铃薯种薯繁育无土栽培的技术领域。把脱毒试管苗在锥形瓶中育壮苗,至8片叶左右,浸泡于20ppm的萘乙酸中2—4小时,扦插于栽培床的定植孔内,由定时器控制水泵每隔3-5分钟喷液一次,每次30-50秒,液从喷头喷成雾状,落入定植槽内的母液从回液管自流回贮液箱。贮液箱内的营养液由A、B、C、D四种母液配制稀释而成,营养液温度在18-21℃,每半个月更换一次。

上述3种专利都没有规模化的应用于马铃薯气雾培生产上,专利2只是一种雾培营养液,并没有雾培生产的方法。专利3的雾培方法描述的过于简单,在实际生产应用中难以达到该专利所写的效果。专利2雾培方法描述的较为详细,但其中有不少缺陷,其一、该专利的定植苗是直接试管苗炼苗以后直接用于雾培,并没有经过壮苗处理,试管苗十分纤弱,或大大影响定植苗的成活率。其二、试管苗定植好以后没有保湿,同样会影响其成活率,另外前期喷雾15s时间太短,会影响马铃薯生根。其四、在定植苗生长到30cm时应当注意拉苗,避免马铃薯块茎长在定植孔里。其五、雾培箱体没有经过消毒,会增加马铃薯染病的几率。其六、马铃薯生产过程中没有对病害进行预防,很可能导致某种疾病的爆发而使生产失败。其七、马铃薯生长旺期时候没有控制其长势,会导致马铃薯生理生长过多而降低结薯率,还会增加病害发生几率。其八、收获后的马铃薯没有药剂处理晾干后入库,可能会导致大规模烂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何卫,未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何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06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