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肠杆菌及其在生物絮凝中的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61871.X | 申请日: | 201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2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宋立岩;唐薇;乔婧;黄亦存;尹雅洁;李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2F1/54;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周维锋 |
地址: | 401122 重庆市渝***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杆菌 及其 生物 絮凝 中的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肠杆菌制备生物絮凝剂的方法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我国是水资源短缺和污染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要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除节约用水外,加强对污水的处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水处理方法中,絮凝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生活污水和各种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不同种类和数量的悬浮体和胶体,通过在水处理中加入絮凝剂,使这些溶胶和悬浮体脱稳,进而凝聚成大颗粒快速沉淀出来。
絮凝剂的种类很多。无机絮凝剂如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铁等运行可靠,但耗资大,有一定危害,容易在消除一种污染的同时又带来另一种污染。以聚丙烯酰胺为代表的有机合成絮凝剂投加量少、速度快、适用范围广,但其在水中残留的单体不易被降解,具有强烈的“三致”效应。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类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在20世纪60年代已有报道,70年代已有商品絮凝剂出售,如Allyn化学公司生产的Claron,Moglu公司生产的Moul-laracel等。微生物絮凝剂可以分为:(1)直接利用微生物细胞的絮凝剂;(2)利用微生物细胞提取物的絮凝剂;(3)利用微生物细胞代谢产物的絮凝剂。与常见的无机及有机合成絮凝剂相比,微生物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1)无毒无害,安全性高,能用于食品、医药等行业的发酵后处理;(2)易被降解,无二次污染;3)使用范围广,脱色效果独特,曾被用于水冶矿浆澄清、无机质悬浊液分离、石油钻井、污水脱色、污泥脱水等方面,经微生物絮凝剂处理后的污水,更易于固液分离,沉淀物生成量少;(4)某些微生物絮凝剂的pH值稳定,热稳定性能好, 用量小;(5)来源广泛,生产周期短,而且还能利用某些废水作为培养基,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
美国、日本、英国等是比较早对微生物絮凝剂进行研究的国家,相较于国外,我国起步较晚,但近来来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也出现了大量的关于微生物絮凝剂的专利,如赵晓祥和夏莉莉申请的一种用于蓝藻水华的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对蓝藻的絮凝效果可达92%;李强申请的一种放射状突然杆菌制备生物絮凝剂的方法中,该微生物絮凝剂耐热性好,对pH6-12范围的污水都有处理效果;何欢等申请的一种芽孢杆菌絮凝剂的制备方法中,该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的絮凝效果可达90%以上。筛选高效絮凝剂产生菌仍是目前微生物絮凝剂中的重要研究内容,而且目前还未见到有关肠杆菌作为絮凝微生物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日沟维肠杆菌的新应用,该应用为污水的处理提供了新思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日沟维肠杆菌在制备微生物絮凝剂中的应用。
所述日沟维肠杆菌菌种的16S rRNA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进一步,所述的应用中,所述日沟维肠杆菌的生物保藏号为CCTCC M2013042。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产品,该方法成本低,工艺稳定;所述产品pH值和温度耐受性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将日沟维肠杆菌菌种用适合于日沟维肠杆菌培养基发酵培养,并分离,所述菌体或菌液为微生物絮凝剂。
进一步,所述的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种子液的制备
按下述比例制备种子培养基:葡萄糖,10.0g;K2HPO4,5.0g;MgSO4·7H2O, 0.2g;KH2PO4,2.0g;NaCl,0.1g;尿素,0.5g;酵母粉,0.5g;蒸馏水1L;挑取固体培养基上的日沟维肠杆菌接种到灭菌后的所述种子培养基中,30±2℃通气培养24±6h,得种子液;
B发酵
将步骤A所得生长稳定期的种子液体按1-5%的接种量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30±2℃通气培养18±2h,离心分离,去除上清液,沉淀即为得到微生物絮凝剂,所述微生物絮凝剂的OD590为2.0-2.4;所述发酵培养基是按如下比例配制:葡萄糖,8.0-12.0g;K2HPO4,5.0g;MgSO4·7H2O,0.2g;KH2PO4,2.0g;NaCl,0.1g;硝酸钠,1.0-1.5g;蒸馏水1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未经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18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坯布染色工艺
- 下一篇:新型缝制设备传动系统及其传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