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提高厚壁金属管件成形性能的介质成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60313.1 | 申请日: | 2013-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36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君;田梦芸;杜建忠;谢冰;鲁建飞;徐德鑫;李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31/00 | 分类号: | B21D31/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提高 金属管 成形 性能 介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厚壁金属管件的塑性成形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提 高厚壁金属管件成形性能的介质成形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金属管件刚模成形方法中,由于管件中空特点难以一次成形,需 要多副模具,因此成本高、生产周期长,且管件在发生变形过程中容易出现壁 厚减薄、外壁内凹、截面畸变等缺陷,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为避免或减少质 量缺陷的产生,生产中常采用芯轴或在管件内填充承压介质的方法。使用芯轴 时需要较精确的工艺参数,成本高。对于在管内填充承压介质,一般分为柔性 介质和固体介质两种。柔性介质通常指气体和液体,一般以水或油等液体为承 压介质,即通常所说的管材内高压成形技术,以管材为坯料,通过管材内部施 加高压液体把管坯压入到模腔中使其成形。但该方法还有一定的局限:①成本 较高,需要高性能液压泵;②工作压力相对较低,一般为0.3-0.5GPa,且升压较 为困难;③加工厚壁金属部件或高强度金属部件(如钛合金等)受到限制;④ 液体压力填充工艺的模具复杂,生产效率低,且易造成场地污染。固体介质一 般有砂粒、石蜡、松香、低熔点合金等,但这些填充物对于厚壁管件的支撑力 明显不足或影响生产质量。
近年来,国内学者提出了固体颗粒介质成形新工艺,是采用固体颗粒代替 柔性介质对管材、板材进行胀形成形,避免了高压液体密封的难题。在中国发 明专利CN1363434A中公开了一种金属管材固体颗粒传压介质胀形新工艺, 对薄壁金属管坯和杯状薄壁金属管坯进行了胀形,所得零件表面光滑、质量好; 但此项专利仅限于薄壁管的胀形工艺,且固体颗粒塑性流动能力不足,容易影 响管件内壁质量。
在中国发明专利CN1165717A中公开的一种金属管中空塑性成形锻造法, 该方法是先预制以PVC或PET为原料经真空射出成所需锻塑型体的中空罐状 胶膜,根据需要灌入以水、铁砂、钢珠及有机淀粉等原料混合的液态填充料, 封口后籍-5℃至-20℃之间的低温极速冷冻硬化模芯,将模芯置于金属管坯内, 一同进行锻压后解除封口,采用溶化、软化或震碎模芯的方法取出填充物。该 方法克服了中空锻塑成形模芯难以取出的障碍,可以用于制作高强度的中空金 属零件,但该方法填充过程复杂,生产周期长,只适用小批量生产,且所使用 的填充介质需在较低的温度下硬化,工作环境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提高厚壁金属管件成形性能 的介质成形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用于提高厚壁金属 管件成形性能的介质成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复合介质:将颗粒介质与熔融状态下的易熔合金均匀混合,易熔 合金熔点低于管坯及颗粒介质的熔融温度;
S2,填充复合介质:将流体状的复合介质灌入空心管坯内,然后冷却至复 合介质凝固;
S3,成形管件;
S4,取出介质:让管内凝固的易熔合金转变为熔融状态,使其带动颗粒介 质一起与管件脱离。
在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提高厚壁金属管件成形性能的介质成形方法中,在所 述步骤S3中,采用模压成型的方法成形管件,其包括以下步骤:
S31,将填有复合介质的管坯放入模具型腔;
S32,压力机带动上模动作,将管坯压制成形,制得管件。
在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提高厚壁金属管件成形性能的介质成形方法中,所述 易熔合金为铋基低熔点合金、锡基低熔点合金或锌基低熔点合金。
在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提高厚壁金属管件成形性能的介质成形方法中,所述 铋基低熔点合金包括以下组分,以重量百分比表示为:
在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提高厚壁金属管件成形性能的介质成形方法中,所述 锡基低熔点合金包括以下组分,以重量百分比表示为:
Sn85.4%
Bi14.6%。
在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提高厚壁金属管件成形性能的介质成形方法中,所述 锌基低熔点合金包括以下组分,以重量百分比表示为:
Zn92.4%
Al4%
Cu3.5%
Mg0.1%。
在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提高厚壁金属管件成形性能的介质成形方法中,所述 颗粒介质为砂粒或钢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03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简易点分纸机
- 下一篇:一种具有改进结构的笔记本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