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功率密度变频控制器的散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56005.1 | 申请日: | 2013-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9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邢彦斌;姜红霞;卢权华;谷操;韩志平;田德文;马亚青;蒋明军;刘斌;刘文齐;姜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刘东升 |
地址: | 10220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率密度 变频 控制器 散热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机变频控制器液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功率密度变频控制器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某型特种车辆首次采用机电复合动力传动方式。通过发动机带动高功率发电机输出大功率高压电能,高压电能为驱动电机提供能量,驱动电机驱动车辆行驶。高功率密度变频控制器是复合传动系统中发电机及驱动电机的控制装置。该控制器内部的高功率驱动模块需要进行散热处理才能保证控制器的正常工作。
电子元器件的散热技术目前主要有空气冷却技术和液体冷却技术两大类。空气冷却技术包括自然对流空气冷却技术和强制对流空气冷却技术。自然对流空气冷却技术主要用于单位体积发热较小的电子器件;强制对流空气冷却技术一般结合热管技术使用,但热管存在有效传热面积小、与散热器之间热阻较大、单根传热效率低以及紧凑化性能差等问题。目前通常采用液体冷却技术解决单位体积发热较大的电子器件的冷却问题。针对特种车辆高功率密度变频控制器的工作使用环境温度高、空间体积紧凑、控制功率大,需要一种能够满足上述要求的散热装置对控制器进行散热处理。采用普通的液冷冷板难以满足高功率密度变频控制器的散热需求,目前无有效针对高功率密度变频控制器的散热解决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特种车辆高功率密度变频控制器的散热问题,适应其特点(控制器内部空间紧凑、热密度高、工作环境温度高、只有水路循环系统且入水温度较高),变频控制器采用水冷式散热器的散热方式,利用液体流动带走电子元器件产生的热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功率密度变频控制器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冷式散热器,所述水冷式散热器为上下对称结构,包括散热基板1、与散热基板一体成型的局部突台2、散热器入水口3、散热器出水口5、局部突台内部散热翅片8和散热基板内部散热翅片10;从其对称面由里向外依次设置散热基板内部散热翅片10、打孔的换热隔板9、局部突台内部散热翅片8和换热面,所述换热面固定在局部突台2内表面上,散热基板内部散热翅片10设置在散热基板1内部,局部突台内部散热翅片8设置在局部突台2和散热基板内部散热翅片10之间的空间内;散热器入水口3和散热器出水口5设置在散热基板1的一侧;相邻的上下两个散热基板内部散热翅片10之间通过隔板隔开;高功率密度变频控制器中的发热量较大的功率器件安装在局部突台上,各局部突台的夹缝之间设置封装尺寸较小的的元器件,在散热基板上布置发热相对较低的元器件。
各元器件与水冷式散热器之间涂抹导热系数≥2.0的导热脂,并添加铝粉。
局部突台上的散热元器件安装孔采用嵌桩7打孔。
通过换热隔板两侧的焊料层在钎焊过程中融化,将局部突台内部散热翅片8和散热基板内部散热翅片10焊接牢固;散热基板内部散热翅片10两侧与散热基板1之间焊接固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散热布局采用散热器表面对称安装,提高散热表面积和空间利用率;2)根据被散热元件的发热特点和安装方式,采用散热表面局部突出的结构设计,提高局部散热能力;3)散热器内部采用双层水道设计,提高散热效率;4)采用散热元器件安装孔局部嵌桩设计,保证散热器的密封性,降低安装孔对水道的阻断;5)冷板与控制器之间涂抹高换热系数导热硅脂,并添加金属粉末,提高散热器与元器件之间的热传导率。本发明的散热结构结构紧凑,散热面积利用率高,散热效率高,实现了满足特种车辆高功率密度变频控制器散热要求的散热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水冷式散热器主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水冷式散热器的散热基板和局部突台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变频控制器的散热结构布局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变频控制器的散热结构的散热翅片三维示意图。
其中:1.散热基板、2.局部突台、3.散热器入水口、4.元器件安装孔、5.散热器出水口、6.散热器安装孔、7.安装孔局部嵌桩、8.局部突台内部散热翅片、9.翅片之间打孔隔板、10.散热基板内部散热翅片、11.发热相对较低元器件、12.尺寸较小元器件、13.发热较大的功率器件、14.底部对称的发热元器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未经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60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由具有增强的分散性的粉末形成饮料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开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