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刷光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53830.6 | 申请日: | 2013-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66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曾和真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加特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4B9/00 | 分类号: | B24B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张劲松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评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刷子等去除毛刺等的刷光技术。
背景技术
因机械加工产生的毛刺、在成型时的接合面产生的毛刺、因存在于内侧的空隙及表面加工的不良而产生容易剥离的表面(以下称作“剥离性表面”。)之类的在产品的表面产生的各种缺陷(以下总称为“表面缺陷”。)因使用时产生的压力(油压、水压等外力)而从产品分离,当其被夹在可动部位或堵塞流路时成为产品动作不良的原因。因此,表面缺陷预先通过刷光去除至为重要。
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那样,刷光通过机械或作业者将旋转的刷子按压在存在表面缺陷的部位来进行。而且,利用刷光是否去除了表面缺陷的判断通过作业者目视刷光部位来进行,在表面缺陷残留的情况下,再次进行刷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57586号公报
存在即使表面缺陷中有残留也没有问题的情况。例如,在某毛刺从产品分离所需的压力为σ1的情况下,在使用产品中作用于该毛刺的压力为σ2,在σ2比σ1低很多时,该毛刺为不会从使用产品中分离出,存在即使残留也不成为问题的毛刺。
但是,在现有目视的判断方法中,为了不进行刷光后残留的表面缺陷是需要去除的缺陷还是即使残留也不成为问题的缺陷的判断,重复进行刷光直至全部的表面缺陷消除,这成为刷光所需的时间变长的原因。
另外,剥离性表面通过目视难以确认其的存在,实际情况是只能依赖于作业者的经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技术课题而创立的,其目的在于,能够评价在使用产品时成为问题的表面缺陷是否通过刷光完全被去除。
根据本发明的某方式,提供一种刷光评价方法,在通过刷光去除存在于产品表面的缺陷的情况下,判断在使用所述产品时可从所述产品分离的缺陷是否完全被去除,其中,运算刷子的前端相对于刷光部位的表面的按压力即刷子按压力,根据所述刷子按压力运算与所述刷光部位的表面平行的切线方向刷子压和与所述刷光部位的表面垂直的法线方向刷子压,在所述切线方向刷子压比判定值高、且所述法线方向刷子压比所述判定值高的情况下,判定为使用所述产品时可从所述产品分离的缺陷完全被去除,所述判定值设定为比使用所述产品时作用于所述刷光部位的表面的压力高的值。
根据上述方式,能够评价使用产品时成为问题的表面缺陷是否通过刷光完全被去除,因此,不用根据作业者的目视、经验而能够有效且适当地进行刷光。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表面缺陷及刷光的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刷光及其评价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3是用于说明切线方向刷子压及法线方向刷子压的运算方法的图。
符号说明
1工件
2孔
3孔
4毛刺(表面缺陷)
5空隙
6剥离性表面(表面缺陷)
7刷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对作为铸造品的工件1通过机械加工形成孔2、3而得到的产品的剖面图。在进行机械加工时,在孔2和孔3交叉的部位产生毛刺4。另外,进行工件1的铸造时产生的空隙5因机械加工孔2而存在于孔2的内侧表面附近,接近空隙5的表面(以下称作“剥离性表面”。)6变得容易剥离。
这些毛刺4、剥离性表面6之类的表面缺陷通过将刷子7插入孔2、3并使刷子7旋转而被去除。
图2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刷光及其评价的顺序。参照该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刷光及其评价的顺序。
首先,通过将刷子7按压于刷光部位并使其旋转,进行刷光(S1)。
接着,在进行刷光时,运算刷子7的毛的前端按压于刷光部位的表面的力即刷子按压力F(S2)。然后,根据刷子按压力F运算相对于刷光部位的表面平行的切线方向刷子压σt和相对于刷光部位的表面垂直的法线方向刷子压σn(S3)。切线方向刷子压σt主要有助于毛刺4的去除,法线方向刷子压σn主要有助于剥离性表面6的去除。
参照图3说明刷子按压力F、切线方向刷子压σt及法线方向刷子压σn的运算方法。
此外,在此,假设将刷子7插入孔2,对孔2的内周面进行刷光。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刷子7的芯径设为r,将孔2的内径设为R,将刷子7的毛的长度设为L,将刷子7的毛的直径设为d,将刷子7的毛的杨氏模量设为E,将刷子7的毛的截面系数设为l,将刷子7的毛的前端的坐标设为(x′,y′),将刷子按压力F的孔2的内周面切线方向成分设为Ft,将刷子按压力F的孔2的内周面法线方向成分设为F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加特可株式会社,未经加特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38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