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性器皿釉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53330.2 | 申请日: | 2013-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7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谭勇;孙存渐;罗川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海鲨漆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201/00 | 分类号: | C09D201/00;C09D7/12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杨俊华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性 器皿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涂料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性器皿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玻璃成为人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装饰材料,玻璃本身的质感是其他装饰材料无法替代的,而用于玻璃器具表面的烤漆,可以使玻璃色彩更丰富且富有美感;此外,玻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材质,其对烤漆的性能要求很高。然而,目前市场上的烤漆附着力均较差,容易脱落,当产品表面的烤漆脱落,就得再次对其进行涂刷,每次涂刷都会有有机溶剂挥发到大气中,多次涂刷则导致大量有机溶剂挥发到大气中,对空气污染严重,同时还会影响人们的健康;而且现有烤漆配方中含大量有机溶剂,在施工时,部分有机溶剂则会挥发到大气中,同样对空气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性器皿釉及其制备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烤漆附着力较差,容易脱落,而且烤漆配方中含大量有机溶剂,导致大量有机溶剂进入大气中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影响了人们健康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水性器皿釉,包括烤漆和增强剂,所述烤漆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
水性树脂 20~30%
着色颜料 5~15%
有机溶剂 20~30%
水 30~40%;
所述增强剂由重量百分比为30%的附着力促进剂、10%的乙酸和60%的去离子水组成,所述烤漆和增强剂的重量比100:2~3。
进一步地,所述烤漆还包括10%~20%体质颜料。
更进一步地,所述着色颜料为红色颜料、白色颜料、黄色颜料、蓝色颜料、绿色颜料、黑色颜料、金属光泽颜料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一种水性器皿釉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烤漆的制备:首先将水性树脂、着色颜料、体质颜料、水和小于总有机溶剂50%的有机溶剂混合后加入到卧式磨机研磨至细度20微米以下,然后调节pH值至7.5~9.0,再加入剩余的有机溶剂,最后通过200目网布进行过滤,即得烤漆;
增强剂的制备: 首先将附着力促进剂加入到容器里,然后边搅拌边加入乙酸,混合10min后,最后边慢速搅拌边加入去离子水进行水解,直到pH至3~4;
(2)将烤漆和增强剂按重量比100:2~3混合,即得成品。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增强剂搅拌和水解时间为3h。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使用了经过处理的增强剂,通过表1就能明显的看出本产品涂于玻璃制品上,能够产生较强的附着力,从而降低了脱落现象的发生,避免了对同一产品进行多次涂刷造成更多的有机溶剂挥发到大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和影响人们的健康;而且本发明涂于玻璃制品上,能够产生鲜艳的色泽和良好的机械物理性能。
(2)本发明的产品中有机溶剂用量较少,且本发明所选用的有机溶剂不含苯类,对环境污染低,同时降低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属于一种环保的产品,适于推广。
(3)本发明的原料易得,制备方法简单,且成本较低,适于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水性器皿釉,由重量比为100:2.5的烤漆和增强剂组成,其中烤漆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30%水性树脂(A806,江苏无锡市绿田化工有限公司),8%红色颜料(1170H,上海颜颜化工有限公司),25%有机溶剂(丙二醇甲醚),37%水;所述增强剂由重量百分比为30%的附着力促进剂(PS-W003,德邦化工(湖北))、10%的乙酸和60%的去离子水组成。
具体的制备方法如下:
烤漆的制备:首先将30%水性树脂、8%的红色颜料、37%水和10%有机溶剂混合后加入到卧式磨机研磨至细度20微米以下,然后调节pH值至7.5~9.0,再加入15%有机溶剂,最后通过200目网布进行过滤,即得烤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海鲨漆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市海鲨漆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33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