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实现能源循环利用的多功能楼宇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49091.3 | 申请日: | 2013-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1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红军 |
主分类号: | E04H14/00 | 分类号: | E04H14/00;C02F11/04;C02F3/28;C10L3/10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李崧岩 |
地址: | 638373 四川省广安市岳***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能源 循环 利用 多功能 楼宇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实现能源循环利用的多功能楼宇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城市与农村分离,城市内所产生的人体粪便、厨房垃圾和废水都被当成无用物质直接排放到下水道里,而无法像农村通过沼气池发酵成沼气和沼液进行合理利用,导致资源浪费,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能源循环利用的多功能楼宇及其使用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城市内所产生的人体粪便、厨房垃圾和废水不能有效的利用,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实现能源循环利用的多功能楼宇,包括至少两个居住楼,位于相邻居住楼之间用于收集人体粪便和垃圾并对其进行发酵的沼气池,均与沼气池相连的果树区、用于种植农作物的露地农场和用于处理沼气的沼气净化中心,与沼气净化中心相连并用于调配营养液的营养液调配中心,以及与营养液调配中心相连的气雾栽培区。
进一步地,所述沼气池通过管道与居住楼内的排水管连通,所述沼气池设有带过滤网的沼液出口,该沼气池通过管道与沼气净化中心连通,而沼液出口还通过管道与营养液调配中心连通。
再进一步地,所述沼气净化中心包括通过管道与沼气池连通的沼气收集脱硫处理中心,以及与沼气收集脱硫处理中心相连的沼气发电机。
更进一步地,所述营养调配中心包括与沼液出口连通的沼液收集曝气池,与沼液收集曝气池通过管道连通的沼液暂储池,与沼液暂储池通过管道连通的营养液调配池,以及与营养液调配池通过带第二自动控制阀的管道连通的补充营养液池;所述沼液暂储池、营养液调配池和补充营养液池内均设有营养液浓度检测仪;所述沼液收集曝气池内设有过滤装置,且所述沼液收集曝气池与沼液暂储池之间还设有沼液泵;所述沼液暂储池与营养液调配池连通的管道上还设有自动控制阀;所述营养液调配池内还设有带自动喷雾泵的第二过滤装置,该自动喷雾泵通过管道与气雾栽培区连通。
另外,所述气雾栽培区包括通过管道与自动喷雾泵连通的喷雾头,以及设置于喷雾头下方用于回收营养液的营养液回流槽,该营养液回流槽与营养液调配池连通。
基于上述一种可实现能源循环利用的多功能楼宇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居住楼内所产生的人体粪便、厨房垃圾和废水排进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消化;
(2)发酵后产生的沼液输送至营养液调配中心处理;
(3)经营养液调配中心处理后的沼液作为有机液肥通过自动喷雾泵将其施于气雾栽培区的作物上;
(4)气雾栽培区残留的沼液回流到营养调配中心。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沼液输送至营养液调配中心后,先过滤,再检测其浓度是否达标,是,则直接作为有机液肥施于气雾栽培区的作物上;否,则进行营养调配直至浓度达标为止。
再进一步地,沼液输送至营养液调配中心过滤后产生的沼渣用作果树区和露地农场的有机肥。
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输送至沼气净化中心经过净化后用于发电。
本发明适合房屋的聚集开发使其屋顶连成片,一家一户因不能实现规模效应难于实现经济效益,及日常运转。且在规划中应使人体产生的粪便和生活有机垃圾发酵的沼液与植物消耗的沼液量达到动态平衡为佳。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设置了气雾栽培区,且采用温室设施做到全年生产,免农药化肥生产,加上空间的立体利用其产能远远大于露地土培。
(2)本发明将建筑用地与农业用地有机地统一起来,彻底解决了当前建筑用地与粮食生产的尖锐矛盾;城市建设不再为用地发愁农村不再因为没有资金而停滞,城市建筑可以不再向上发展而可以作横向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不再挤压耕作空间,相反城市的发展带动了农业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在农村,把农村建设得像城市不再是梦想;土地及太阳能资源得到有效而充分的利用。
(3)本发明可以使城市交通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具体是由于土地的大量供应城市的横向发展成为可能,可有效的降低人口密度,故而交通状况可得到根本改善;同时人口密度的降低及屋顶植物大量的吸收太阳能能有效地降低城市夏季气温,从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以达到节能宜居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红军,未经李红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90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下向水平分层干式充填采矿法
- 下一篇:百草枯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