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螟的半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45121.3 | 申请日: | 2013-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00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傅强;袁哲明;戴长庚;王立锋;谭显胜;胡阳;李凯龙;刘卓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稻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K1/18 | 分类号: | A23K1/18;A23K1/14;A23K1/16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140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饲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昆虫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技术,具体为一种大螟的半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属鳞翅目,夜蛾科,是我国为害水稻的三大螟虫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稻区耕作改制、化学农药使用不当等原因,我国水稻大螟的危害加重,严重威胁水稻生产。
人工饲料是昆虫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工具。一种成熟的人工饲料,不但可以饲育大量标准化试虫用于多种试验研究,亦为杀虫活性物质的生物测定和昆虫毒理学、昆虫营养生理学等方面研究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大螟人工饲料的研究历史超过40年。Chatterji等(1969)报道了含麦胚的半纯饲料,用该饲料对大螟饲养了3代,世代发育历期约115d,有60%-70%完成从卵至成虫的发育。Qureshi等(1971)报道了含稻茎的半纯饲料,用该饲料饲养的大螟世代历期为42-67d,约50%完成从初孵幼虫至成虫的发育,蛹重136.9mg,单雌产卵量194-700粒,卵孵化率为60.3%。Siddiqui等(1983)和Senthikumar等(1993)研制了含玉米粉、绿豆粉、玉米叶干粉等植物材料的半合成饲料,饲养的大螟世代历期为40.8d,幼虫存活率约60%,蛹重136.9mg,单雌产卵量322.3粒,卵孵化率60.3%。刘卓荣(2007)报道了一种大螟半人工饲料,幼虫期存活率为40.9%。韩兰芝等(2010)和韩超等(2012)通过1-2龄幼虫用新鲜茭白、2龄以后幼虫用半合成饲料的交替饲养方法,连续饲养了3代大螟,其幼虫的发育历期24.8d,幼虫存活率76.6%,化蛹率87.7%(幼虫发育至蛹的比例67.2%),平均蛹重114.1mg,羽化率91.3%,单雌产卵量101.9粒,卵孵化率88.8%。
上述大螟饲料尚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饲料配方组成和配比不理想,饲养效果不佳。早期的大螟饲料为仅添加了一、两种寄主植物成分的半纯饲料,营养不够平衡;后期的大螟饲料虽然为采用更多植物成分的半人工饲料或直接采用寄主植物与半人工饲料的交替饲养,但人工饲料各组分的组成和配比不够合理,是导致饲养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上述饲料上大螟的连续饲养代数最多3代,还不能满足大螟的长期继代的人工饲料饲养的需要。同时,幼虫存活率较低,从出孵化幼虫发育到蛹的比例低于<70%,用于大螟杀虫活性物质生测时,影响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2、鲜茭白等新鲜天然食料受季节限制,淡季购置较难且新鲜度较差、价格昂贵;饲养过程中茭白等易腐烂、变质,进而导致大螟幼虫感染病原菌,亦不适合进行持续、长期的大螟饲养。
3、人工饲料上大螟低龄幼虫的存活率常常较低,在低龄时期采用鲜茭白等进行饲养,2龄后再转移到人工饲料上饲养可解决该问题,但程序上较复杂,迫切需要一个适合于不同龄期大螟幼虫饲养的人工饲料,以便简化饲养程序。
4、防腐效果不理想,防腐剂使用不合理,需进一步优化。如刘卓荣(2007)使用的氯霉素对大螟幼虫有较大的副作用,是该饲料幼虫存活率仅40.9%的主要原因。
5、饲料制备过程存在问题,如处理温度过高、对一些不耐高温的组分进行长时间高温处理等,对饲料组分的营养成分和稳定性造成破坏,影响了饲料的饲养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适于大螟生测及长期、规模化饲养的大螟的半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的技术方案,其配方中所用的原料易于获取,成本较低,制备工艺简便,适于大螟的长期、规模化饲养和大螟生测。
所述的一种大螟的半人工饲料,其特征在于每Kg饲料含有大豆粉21-27克、茭白粉25-60克、稻茎粉18-36克、玉米粉22-30克、麦芽粉16-22克、谷芽粉10-20克、酵母35-70克、蔗糖10-14克、干酪素20-30克、维生素C1.5-2.8克、胆固醇0.05-0.15克、韦氏盐5-8克、山梨酸2-4克、金霉素1.5-3.0克、琼脂12-13克,余量为蒸馏水。
所述的一种大螟的半人工饲料,其特征在于每Kg饲料含有大豆粉22-26克、茭白粉30-50克、稻茎粉20-30克、玉米粉23-28克、麦芽粉17-21克、谷芽粉12-18克、酵母40-60克、蔗糖11-13克、干酪素22-28克、维生素C1.8-2.5克、胆固醇0.06-0.09克、韦氏盐6-7克、山梨酸3克、金霉素1.8-2.8克、琼脂12.5克,余量为蒸馏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稻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未经中国水稻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51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