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化卸发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40309.9 | 申请日: | 2013-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43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8 |
发明(设计)人: | 丁莉;邢天祥;薄海青;张永贵;张德育;崔王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D7/04 | 分类号: | B67D7/04;B67D7/58;B67D7/78;B67D7/20;B67D7/08;B67D7/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31121 | 代理人: | 唐莉莎 |
地址: | 300308 天津市滨海新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发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内燃机车的整备设施,特别涉及对铁路内燃机车加油及卸油装置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原有内燃机车的整备设施主要包括机车的卸油和发油设备。原有的内燃机车的卸油设备主要包括卸油鹤管、卸油栈台、卸油泵、扫底油泵、流量计、阀门、控制台、储油罐,各组成之间通过管路连接起来;内燃机车的发油设备主要包括储油罐、发油泵、控制台、阀门、发放柱,各组成之间通过管路连接起来。其中卸油泵、扫底油泵、流量计、阀门、发油泵、控制台集中在卸发油泵房内。
原有的卸油作业为:卸油栈台上的操作人员操作鹤管对位油槽车后,通知油泵房控制室的操作人员启动卸油泵,目测卸到罐车底部,在鹤管未吸空时通知油泵房控制室的操作人员停止卸油泵,待卸油栈台上的操作人员操作软管对准油槽车内集油口后,通知油泵间控制室的操作人员启动扫底油泵至油罐扫空,通知油泵房控制室的操作人员停止扫底油泵。
原有的发油作业为:发放柱的操作人员将加油枪对准机车油箱口后,通知油泵房控制室的操作人员启动发油泵,目测机车油箱加满后通知油泵房控制室的操作人员停止发油泵。系统流速不能随加油台位数量变化而变化,存在加油口冲击现象。
上述卸油泵控制台、发油泵控制台远离作业现场,设备布局分散,需要较长的连接管线,系统阻力较大,直接影响卸发油作业的效率与可靠性。作业现场是通过人工目测油槽车是否卸空、机车油箱是否加满,计量控制自动化水平低,不能实现即空即停、即满即停,特别对多鹤位卸油、多台位加油存在吸空或加满溢出的安全问题。
为解决系统管线长、阻力大问题,多采用加大泵的规格,造成系统庞大、投资增加;对于控制水平低问题,只能通过提高现场与控制人员责任心来避免安全事故;这些都对整备作业带来极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已有技术卸发油设施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一体化卸发油装置。
一体化卸发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卸油装置结构为,一至六个卸油鹤管,每个卸油鹤管通过管道连接手动球阀,手动球阀通过管道连通电动阀的进口端;一至六个电动阀的出口端均通过同一个管道连通过滤器的进口端;过滤器的出口端通过管道连通双转子流量计进口端;双转子流量计的出口端通过三路管道分别连通三个阀,
第一路管道连通闸阀的进口端,闸阀的出口端连通扫仓泵的进口端;扫仓泵的出口端连通止回阀的进口端;
第二路管道连通溢流阀的进口端;
第三路管道连通电动阀的进口端,电动阀的出口端连通卸油泵;
第一路的止回阀、第二路的溢流阀、第三路卸油泵的出口端互相连通,共同的出口总管道连通止回阀的进口端;止回阀的出口端连通储油罐;
共同的出口总管道上设置有压力表、流量开关;
发油装置结构为,闸阀的进口端连通储油罐,闸阀的出口端连通过滤器的进口端,过滤器的出口端分两路,
第一路连通闸阀的进口端,闸阀的出口端连通变频加油泵的进口端;
第二路连通溢流阀的进口端;
第一路变频加油泵的出口端与第二路连通溢流阀的出口端互相连通,共同的出口总管道连通止回阀的进口端;止回阀的出口端连通加油枪;
共同的出口总管道上设置有压力表;
上述的变频加油泵,卸油泵及扫仓泵分别连接电气柜的主回路,电气柜的控制回路连接控制终端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数字量输出点;电动阀分别连接控制终端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数字量输出点;
流量计通过导线连接控制终端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脉冲输入点;
流量开关通过导线连接控制终端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数字量输入点;
电流互感器导线连接控制终端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1的模拟量输入点;
显示器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控制终端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1的输出端导线连接控制终端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输入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03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止回阀
- 下一篇:一种新型节能单柄双控阀芯